您的位置 娱乐 > 明星 >

《银河补习班》:这3堂人生启蒙课,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补上

“每个孩子身上都长着一个神奇的感受器,他们就是能感受到,大人们对自己的感情是不是爱。”这是出自电影《银河补习班》的一句台词。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 2,但

“每个孩子身上都长着一个神奇的感受器,他们就是能感受到,大人们对自己的感情是不是爱。”

这是出自电影《银河补习班》的一句台词。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2,但最近在网络播出后却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追捧。他们普遍反映在观看的过程中流下了泪水。

都说“父爱如山”,影片最感人之处便是父亲对孩子那充满爱的教育,其中有很多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

当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引导。

优秀的父母应该给孩子补上这三堂重要的“人生启蒙课”。

电影《银河补习班》

第一堂课:相信自己,绝不服输

从小被老师认为“缺根弦儿”的儿子马飞,在父亲马皓文眼里却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他经常对儿子说“只要脑子一直想,就可以干成地球上所有的事情”。“地球上有很多事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自己。”

在孩子眼里,父亲是最值得崇拜的人,父亲送的地球仪孩子一直珍藏着。孩子单纯地相信父亲所说的每一句话。本以为身为桥梁设计师的父亲会一直陪在他身边,见证他的成长。可是,人生注定不能一帆风顺。

父亲马皓文亲眼看到自己设计的大桥坍塌,他替全院背了黑锅,因此获罪入狱,错过了孩子成长最珍贵的七年时光。

长期和生父分离,与母亲相依为命,时常被同学欺负、嘲笑的马飞渐渐地不再相信父亲的话,变得自暴自弃,成绩长期垫底,还经常逃学、旷课、看小说,多次被教导主任阎主任逮到。

于是阎主任在集会上宣布要开除马飞。刚出狱的父亲马皓文在操场上目睹了这一切。但他始终相信儿子是最优秀的,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他与阎主任据理力争,甚至不惜打赌“孩子考入年级前十就可以免于开除”。

可是儿子成绩倒数第一,别说年级前十了,班级前十都不敢想。当务之急是给士气低落的儿子树立信心。为了不让儿子被开除影响今后的前程,说什么也要尽力一试。

儿子面临的困境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于是他现身说法,让孩子看到父亲的决心和信心。

自打自己设计的桥塌了,命运就急转直下,先是被关监狱失去自由,再是妻子与他离婚,给儿子写信也没有回音。出狱后被单位的人责骂、羞辱……在一系列打击下,他依然不肯向命运低头。他告诉儿子,“即使桥塌了,人也不会塌,要相信自己,绝不认输。”

这句话即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儿子说的。他还给儿子“洗脑”:“只要你相信自己,好运气就会像哈巴狗一样自动来找你。”

他不光嘴上说,还用行动去证明。正如他后来和班主任高老师所说的话“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

他开动脑筋帮一个包工头解决了很多人没能解决的问题,轻松拿到了八百块钱,还不忘告诉儿子“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正是父亲的不断践行,让“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要服输,只要你不害怕,没有人能挡住你的去向”的话深深地印刻在儿子心中。儿子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回给父亲一张纸条“爸爸,像你一样,永远不服输”。

“不服输”的精神让父亲在艰难的维权申述之路上挺了过来,最终恢复了自己的名誉。

也正是“不服输”的精神让儿子两次在生死关头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得以死里逃生。

第二堂课:梦想才是人生的目的

不是父母和老师期望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而是要问自己,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究竟是什么。

当马皓文问儿子,“有没有想过长大以后干什么?”当儿子回答“妈妈说,好好读书就是为了考清华北大,不然以后就在楼下卖煎饼”,作为父亲的他,立即纠正儿子的错误想法“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面对儿子的疑惑父亲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道“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上好玩的工作多了去了,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你就去想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和梦想才能充分调动一个人的本有的内驱力。

事实证明父亲的正确引导起到了效果。听完父亲的这番话后,儿子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为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于是马上来了动力,立刻起身主动请教爸爸该如何提高成绩。

这一段生动的梦想启蒙课,其引导方式值得很多家长学习。以问句开头,既表达了对儿子所思所想的关切,又解答了儿子心中的疑惑,还用恰当的比喻启发孩子,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可能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正像父亲马皓文所说“孩子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要带儿子亲眼看看航展。父亲的不辞辛劳终究没有白费,儿子终于找到了梦想的“箭靶子”。这是父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果家长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给孩子补上这一堂“梦想课”吧!

第三堂课:让学习和思考成为一生的习惯

传统的教育观重视知识的灌输和重复的练习,这也许会提高成绩,但从长期来看却会抹杀孩子对学习本有的兴趣。

电影里有这样一幅场景:高考结束后学生们纷纷把试卷和书本从教学楼抛向空中,无数纸片像雪花般飘下并铺满整个地面,场面十分震撼。这一幕笔者也曾目睹过。

阎主任说这是唯一默许的“狂欢”。马皓文反问道,“学习难道不应该是人一生的习惯吗?”

诚然,如果为了升学考试,让孩子变得厌恶学习,就得不偿失了。

笔者和大学同学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应付考试所学的知识,一年不到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而那些经过思考并被多次运用的知识和方法却不容易忘记。短期记忆只有经过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才能变为长期记忆。

因此,孩子的学习不能急功近利,应该让学习和思考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旦停止学习和思考,人就会止步不前。

面对前妻的质疑和高老师的担忧,马皓文坚持认为:孩子不止要有知识,还要有思想和方法。在父亲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孩子马飞不仅考入了年级前十从此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还入选了航天员,成为了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样的教育理念值得提倡。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的过去,应试教育确实培养出了一大批学生。可是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本质上是学生的思考力、创新力、实践力不足导致的。好在我们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现如今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父亲为孩子打造的“良性闭环”

只有对“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有明确的答案,才能由此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所在。当人们心中怀有梦想,接下来就要坚定走好自己的路。

因此“相信自己,控制自己”尤为重要,成长的路上难免遇到诸多困难与挑战,没有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没有对自我的坚定信心是很难支撑我们持续行动的。

但如果只有“相信”,没有行动中的主动“学习和思考”,那也只是幻想罢了。因此父亲从小向儿子强调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答案不会自动浮现,只有主动学习和思考才能找到应对复杂状况的解决办法。人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中成长,一步步实现人生的目标的。这就是“良性闭环”,它为儿子的人生指明了道路。

写在最后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往往缺乏正确理念的指导和循序渐进的方法。

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爱的关怀。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和思考。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者:水月 一直走在心灵成长的路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