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 国内 >

我的愿望是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第一书记感言】扶贫不只是我的工作,更是我内心的一份责任!来到生地村,就是带领大伙共同致富,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第一书记感言】扶贫不只是我的工作,更是我内心的一份责任!来到生地村,就是带领大伙共同致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今,村里的道路平坦了,休闲广场也建好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大通县青林乡生地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浩

【我的得意之作】细雨微风,洗净了青草绿叶,路旁的空地上,三三两两的牛群悠然地吃着青草。乘车前往生地村,沿着崎岖的山路越走越高,道路两旁,青砖红瓦的房子似乎在张开双手,热烈欢迎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

正值中午,一下车,记者就闻到了一股清新的青草味,远远的农家院里袅袅炊烟……

迎难而上先从最迫切的问题入手

大通县青林乡生地村地处脑山,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偏远乡村,这里人多地少,农民无法在种植庄稼上获得收益,加之道路崎岖、交通不发达等原因,全村174户中,59户都是贫困户,贫困户占全村三分之一,是青林乡12个村子中贫困程度最高的一个。

“确实很贫困!”2015年10月初,刚从西宁市人大办公厅来到生地村的罗浩,看到这里崎岖的道路、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以及脏乱的环境,心里开始犯难。遇到难题,罗浩没有退缩,他白天走村入户搞调查,晚上整理资料,从老党员到退休的支部书记,从支部委员到群众代表,从致富能手到贫困户,罗浩每天都与村民们拉家常、聊心事,听取大家的意见、探讨村里的发展思路。经过近三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罗浩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对生地村的发展现状、贫困原因及贫困人口状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在与村“两委”班子商量过后,罗浩便积极投身到各项大大小小的工作中,拓宽维修村里的道路、安装路灯、修建休闲长廊、文化广场、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新装土暖气……

多点发展村民的致富路宽了

基础设施跟上了,接下来,罗浩考虑的是,该如何带领村民摘掉“贫困帽”。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研,罗浩发现,在这个脑山地区,指望村民靠种植农作物来获取收益不容易。

“既然种不了地,那就搞养殖。”罗浩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后,决定实施奶牛养殖项目,购买西门塔尔牛152头、饲料7.74万公斤,发放到53户贫困户手中。加上南京市雨花台区投资182.4万元实施的东西部光伏发电项目,给贫困户进行分红,再次稳定贫困户的收入。2018年,该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80元。

村里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罗浩并没有满足。单靠养殖奶牛无法实现完全脱贫,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牦牛养殖产业。

2017年初,罗浩联合村党支部协调县农商银行为村民办理贷款。有了资金扶持,50多户村民开始尝试养殖牦牛,养殖牦牛贫困户达到25户。“一年算下来每户收入至少能达到3至4万元,好一点的能达到10万元呢。”罗浩笑着说。

今年53岁的张元寿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儿子在外上学,家中唯一的收入就靠他外出打工赚取。两年前,一场大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了。“多亏了罗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帮我们想到了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张元寿告诉记者,村里组织养牛时,他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如今,他盖起了新房,院子里还有47头牦牛等着出售,今年就会有8万元的收入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浩说,为了提升村民的内生动力,村里积极组织挖掘机、电焊、养殖等技术培训,成立村级扶贫互助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事事为民他成了村民最亲的人

随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上20户危房全部完成了改造,家家户户都是青砖红瓦、窗明几净。看着家乡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村里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家,共同建设家乡。

“3年来,我们的工作没有白费,如今村民住进了新房,拥有了发家致富的产业和技能。2017年底,生地村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退出。”罗浩喜悦地说。

罗浩获得全体村民的认可。在他们眼里他不仅是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好书记,更是他们最亲近、最依赖的人。刘奶奶做了新鲜的馍馍,会先拿给罗书记尝尝味;李大姐纳了几双鞋垫,要送给罗书记;村民几天没有见到罗书记,就到处打听罗书记是否走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3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