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先头部队抵达滇池大坝。 记者黄晓松摄
10月14日,一则“红嘴鸥迁徙”的视频刷屏了昆明人的朋友圈,在该视频中,一群白色鸟儿排成长队在山谷中飞行。已经与红嘴鸥一同度过34个冬季的昆明人兴奋转发,等待着这群“老友”的到来。自1985年11月红嘴鸥的身影首次出现在昆明,这已经是它们连续来昆的第35个年头了。
但记者向昆明鸟类协会求证后获悉,该视频中的白色鸟儿并非红嘴鸥。据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王智斌透露,依据此前对红嘴鸥环志时在红嘴鸥脚上装的GPS卫星追踪器反馈回的信息显示,目前,红嘴鸥大部队已经到了黄河流域,预计10月底至11月初抵达滇池。
而来昆越冬的红嘴鸥先头部队已于本月初抵昆,由于西伯利亚冬季较早到来、海鸥较熟悉来昆迁徙路线等原因,比去年红嘴鸥先头部队抵昆时间早了约一周。目前,滇池大坝、海埂公园、滇池水上派出所附近都能看到红嘴鸥。
“老友”有多少?
平均每年3万多只海鸥来昆越冬
此前,昆明市林草局发布《关于昆明市记录到的红嘴鸥鸟类情况信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来昆明市越冬红嘴鸥种群、数量、分布情况,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越冬生活习性和规律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报告》显示,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主要有红嘴鸥和棕头鸥两种,进城的主要为红嘴鸥和少量的棕头鸥。红嘴鸥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其迁徙季节的天气和食物影响,但近几年来,通过组织开展红嘴鸥同步统计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平均保持在3万多只。
在昆明的很多水域都有红嘴鸥分布,但红嘴鸥还是主要集中在滇池大坝、翠湖公园、大观楼、晋宁、呈贡、海口等地的湿地公园及人流量大、人工投食集中的区域。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昆明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提升,红嘴鸥在昆明的分布将会出现扩散趋势。
“老友”从哪来?
蒙古国、俄罗斯等地是“老家”
通过采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红嘴鸥佩戴先进的GPS卫星定位跟踪器,红嘴鸥究竟从哪儿来,又去了哪儿,海鸥的“身世之谜”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报告》显示,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我国新疆的博斯腾湖。
而每年的春季红嘴鸥飞离昆明后,它们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越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第二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穿越蒙古国西北沙漠,最终到达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第三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新疆的博斯腾湖。
“老友”咋生活?
爱吃鱼虾,也爱面包馒头和鸥粮
越冬期间,不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和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在食性和活动规律上均表现出不同。不进入城区的红嘴鸥主要以滇池和其他水库、鱼塘等湿地为觅食地,取食虾、小鱼、螺蛳等水生小动物,日间只在夜宿地和觅食地之间活动。
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则往返于夜宿地、集中地和觅食地三处活动,其觅食地主要集中在翠湖公园、海埂公园、大观楼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区域,以市民和游客投喂的面包、馒头及专用鸥粮为主要食物;而集中地主要在一些水面开阔,水深平均1米左右,水中小鱼小虾等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集中地可能是红嘴鸥觅食地之外的食源补充地。
根据鸟类专家多年的观察研究,进入城区活动的红嘴鸥在越冬期间活动集中在日出日落之间,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6:00—6:30离开夜宿地,7:30—9:30到达集中地,8:30—10:00到觅食地,15:30—16:30离开觅食地,16:30—18:30到达集中地,19:30—20:00分散到夜宿地,其觅食高峰与各觅食地游客活动高峰相吻合,表现出对投食的极大依赖性。
红嘴鸥在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时,比较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它们会相互传递信号,吹响集结的号角,成群结队有规律的分批统一行动。(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