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 国际 >

马路边没有垃圾桶 本端记者亲历日本如何分类垃圾

日本富士山附近,一位日本导游正在将游客的垃圾进行分类。记者 姚颖康 摄不久前,我在日本京都旅游观光、体验民宿之余,体验了

日本富士山附近,一位日本导游正在将游客的垃圾进行分类。记者 姚颖康 摄

不久前,我在日本京都旅游观光、体验民宿之余,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细致到近乎严苛”的日本垃圾分类。亲身经历后发现,当环境使然、处罚措施兜底,即使是初来乍到的游客,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也并非难事。

京都干净的街巷

街头不设垃圾桶

初到日本京都,干净是给我的第一印象,而且很快就会发现,如此干净的城市,马路两旁却没有垃圾桶。

习惯手上有垃圾就扔进路边垃圾桶的我,一时很难接受日本这样的设置,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样的规矩并没有带来很大不便,究其原因,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废纸、饮料罐、食品包装袋、废弃食品、烟头等,是杭城街头垃圾桶内最常见的垃圾,但在日本,产生这些垃圾的源头被切断了。

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在日本街头边走路边吃东西,是非常不礼貌的。在京都,有着400年历史的菜市场——锦市场,类似于小吃一条街,如果购买吃食,店家都会嘱咐,在店门口吃完再走,垃圾自然就留在了店家的垃圾桶里。

而在超市,无论是热气腾腾的烧烤还是油炸食品,按常理都应该是即食的,但售货员都会一丝不苟地把它装进纸袋、封好。没有人会直接拿起来就吃,也就没有了垃圾。

街头到处都是禁烟标志——马路上不能抽烟,巷子里不能抽烟,公共场所不能抽烟……不能抽烟,意味着没有烟蒂的产生。

在日本的那几天,我手头唯一需丢弃的垃圾,就是喝完水的塑料瓶。但只要走进路边的便利店,投放进画有塑料瓶标识的垃圾桶即可。

我们按不同种类分好的垃圾

环保理念入人心

街头无垃圾,意味着很多垃圾被带回家处理了。在京都,我入住的是一栋民宿,虽然房费中已包含垃圾清理费,但在回国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与同伴依然蹲在厨房的垃圾桶前,把所有垃圾重新理了一遍。

可腐烂的有机垃圾放一个袋子;塑料瓶和硬塑料外包装单独打包;废弃衣物装一个袋子;纸板、宣传广告纸、景点门票与废弃纸巾化妆棉分开放;易拉罐压扁,再另装一个袋子。这些并不难,只是琐碎而已。

在日本,环保已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在便利店,我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拿着一大袋子的塑料瓶,将标签一一撕下、瓶盖与瓶身分开,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

贴心设计的细节,让环保变得简单可行。民宿马桶水箱上带一个自动水龙头,上完厕所,水龙头自动出水,洗手的水会流到马桶中储存,可以冲马桶,自然完成水的二次利用;许多商品外包装上,都会注明该商品的不同零件应属于哪类垃圾,按照标识投放即可。

环保举动所带来的回报,也随处可见。京都站的公共厕所里,有标识说明,厕纸是用回收的车票做成的;在便利店里购物如果不要塑料袋,售货员会笑着说一声“谢谢”。

水箱上有自动出水水龙头的马桶

反复纠正成习惯

在日本的朋友吕女士告诉我,自己来日本4年,已不认为垃圾分类是件麻烦事了,“基本上就是挑出可以回收的资源,如塑料瓶、易拉罐等,剩下分可燃和不可燃两部分就行。”但她也承认,自己和日本当地人还是有差距。

“比方说纸质牛奶盒,既可做可燃垃圾,也可做资源。”吕女士说,“我一般作为可燃垃圾打包了,但日本家庭主妇就会把牛奶盒拆开,冲洗干净、晾干,作为资源垃圾回收。”

这样一丝不苟的作风,源自从最开始垃圾分类时的严格管理。我了解到,日本孩子不仅在家里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学校里也会接受垃圾分类教育;在日本,每个居民入住某个地区时,都会收到一份垃圾分类手册和分类时间表,上面写明本地垃圾处理的规定;几乎所有垃圾都必须用透明垃圾袋丢弃,如果分错或投放时间不对,工作人员一眼就能认出,将垃圾送回。

“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需要时间,也需要持之以恒的严管。”吕女士也在关注国内的垃圾分类,“我感觉,现在国内百姓已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只有一次次地适应、纠正,才能让行为成为习惯。”

值得高兴的是,当我回到杭州,给房东发了一封邮件,询问退房后是否有问题、垃圾分类是否得当,房东很快回信了:“没有任何问题,非常期待你们的再次入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