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园区的企业员工在办公。禅城区抓好佛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主园区及季华园区的建设,为企业引才提供更便捷通道。/ 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东北大学内,禅城企业的招聘信息吸引不少学生。/ 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摄
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生产车间。依托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禅城已引入半导体芯片团队、特种光纤团队等研发人员。/ 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自 9 月 20 日从东北回来后,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的招聘经理罗玲就忙个不停。连日来她与多所东北高校的就业处负责人、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逐一联系沟通,为企业揽才打开又一新通道。
9 月 16 日至 20 日,罗玲参加禅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东北高校走访交流活动,为期 5 天的揽才之行,横跨 3 个省份,与 4 所 " 双一流 " 大学建立联系,收获 7 份简历,她笑称 " 不虚此行 "。
这是近年来禅城区政企招聘团首次面向博士、博士后开展人才对接活动。来自陶瓷、航天、医疗、电力、水业等行业的 9 家龙头企业组团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四所高校,开展 " 靶向 " 引才,为禅城发展招揽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
统筹 / 佛山日报记者邓磊、陈莎
采写 / 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邓磊
政府搭台招才引智,企业与博士精准对接
在东北大学人事处处长张皓的展望里,当地知名高校与禅城企业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合作具有多种实践路径,包括但不限于青年教师到禅城企业做博士后研究、禅城企业与学校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人才," 例如我们学校的分析化学专业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需要分析化学方向的博士,双方可进一步对接。"
事实上,此次揽才之行,的确是政府搭台做服务,企业出击唱主角。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内,禅城企业与自动化学院直接对话。" 围绕电源方面的研究,我们需要自动化、电力电子、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补充到研发队伍中,也欢迎有项目经验的研发团队。" 针对航天柏克(广东)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郑志和提出的人才需求,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蔡成涛介绍生源情况和联系相关意向博士," 这是电气工程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他们也在和中科院以合作模式开展联合攻关 "。
为了让引才更精准,本次活动还开创了 " 博士引博士 " 的新模式。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后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周梅参与到此次揽才中,拥有专业知识的她对博士学术水平和研究方向有更清晰的了解,也能让博士从专业角度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科研和生产需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姚绵懿经过一个上午与周梅的深入对接后,发现东鹏的项目流程管理和此前他参与的项目非常接近," 从项目立项、制备、检测到反馈,这一流程我非常熟悉,而且因为踩过不少‘坑’,知道实际操作中需要哪些实验技巧 ",他笑称," 感觉我马上就能上手开展项目。"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周梅也有意外惊喜,在学生就业处的联系下,一从事 3D 打印技术的创业团队与东鹏成功对接。
就读于该校机电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赵春恩明年 3 月研究生毕业,在本科期间他就开始创业,如今已注册一家 3D 打印公司,组建起 16 人的研发团队,覆盖机械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材料学、经济管理等方向。" 虽然赵春恩不是博士,但他的研究方向和东鹏有重叠,我们考虑招聘他,或者与他的团队合作。" 周梅说。
此次出师东北,收获颇丰,禅城区人社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四所高校建立联系,双方将在人才推荐、校园招聘、人才培养、信息合作、学术交流等领域展开合作。
罗玲坦言," 这几所高校的学生素质很高,我们也有需求,但东北太远,招聘成本高,如果没有政府组织,企业很少会专门跑一趟。" 而政府协助搭建起跨省跨区域的人才引进长效平台,会使得企业招聘效能显著提高。
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激增
东鹏派出博士随团,佛山市公用事业控股有限公司由董事会秘书李丽芳博士带队,连同该公司控股的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电建集团有限公司,共派出了多达 5 人的招聘团队……对于这场近年来禅城区政企招聘团首次面向博士、博士后开展的人才对接活动,禅城企业纷纷给出积极响应。
这是由禅城企业对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决定的。
仅参加本次走访交流的 9 家禅企,提出的人才需求就包括 26 名博士和 18 名博士后。而据禅城区人社局不完全统计,区内 19 家重点企业博士缺口超过 70 人,至少还需招聘 44 名博士和 30 名博士后。
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留洋博士安林创办的广东唯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参与到本次揽才之行中。人力主管张小伟介绍,目前不到 20 人的研发团队中就有 5 位博士,还需要再招一名 AI 方向的博士带头做项目。
"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支撑。" 李丽芳表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佛山电建集团有限公司就通过引入博士,拓展业务方向,从传统的电力企业,转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向,带动产业转型。
禅城区人社局副局长于湘虹表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禅城企业对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激增,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帮助禅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博士、博士后,为企业创新带来智力支持。
据统计,目前禅城区有 238 名博士。全区共有 17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实践基地),分布在陶瓷、铝业、调味品、信息产业、广电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
事实上,随着人才强区战略的推进,近年来禅城企业也切实享受到高层次人才为创新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甚至出现一个人带来一个团队、一个产业的现象。
佛山首个 " 社区人脸门禁系统 " 在南庄绿岛湖青年荟落地,可实现 " 刷脸 " 进出,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提供技术支持,这一产品,即来自高层次领军人才潘今一创办的佛山弘视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基于前端人脸识别的视频智能监控产品,产品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的上百个社区落地使用,有望带动禅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以项目平台引才,厚植创新创业土壤
值得欣喜的是,从华南不远千里递向东北的橄榄枝,得到了热烈的反馈,不少高层次人才都表达了希望到禅城发展的愿望。
" 禅城的陶瓷企业和我契合度非常高。" 姚绵懿表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无机非金属,和陶瓷企业非常对口,而且佛山制造业基础扎实,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喜平认为,大多数博士首先考虑的是研究方向是否和产业相匹配。由于地区空间有限,禅城的产业规模受到限制,龙头企业相对缺乏,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尤为吃亏,导致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禅城的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数量并不算多。
但另一方面,禅城园区经济发达,集中了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生命健康、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等一批主题产业园区,平台引才、项目引才是优势所在。因此,禅城可以结合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布局,引进一批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的人才。" 今年下半年禅城有 26 个重点项目开工投产,依托激光、水治理等项目,能更有效引进人才。"
李丽芳也提出,目前人才引进已经没有区域概念,更关键的是当地的产业集群、基础设施、经济活跃度。" 高层次人才是解决某一专业领域的高精尖问题,对他们来讲,学术研究需要远大于生活需求。" 李丽芳认为,要吸引人才到禅城来,需要厚植研发土壤和平台,为人才提供研究设备、研究团队等人、财、物的配套," 如研究团队,就包括专业助理、博士生、研究生、工程师等 "。
禅城要集聚一流创新人才,必须打造产业人才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成长土壤,平台引才、项目引才正是发力方向。
依托重大招商项目,禅城正加快人才及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如依托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禅城已引入半导体芯片团队、特种光纤团队、高功率激光器团队、工业应用研发团队、针对市场弥补技术痛点的研发团队等五类研发人员。目前核心研发成员已达到 20 多人,预计到年底,总共进驻研发人员将近百人。
打造高端人才载体方面,作为佛山中心,禅城集聚了佛山博士梦工场、佛山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一批市区载体。接下来,佛山市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粤港澳青年交流基地即将挂牌,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禅城就业创业提供更大施展空间。
" 依托各类载体,禅城还可探索更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模式。" 张喜平表示,对于拥有专利或项目即便成型的博士,可通过股权激励、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博士在禅城创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市场的产品。
◎媒体观察
从 " 量 " 到 " 质 " 禅城引才如何再突破?
回望禅城政企招聘团的东北之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禅城的政府部门、龙头企业,面对高层次人才时那热切的目光。与他们一样,整个禅城何尝不是对高层次人才满怀期待?对于禅城来说,今天人才的层次,将决定明天产业经济的素质。
正因如此,禅城才会出台各项政策、采取各种行动。但是,相比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相比先进地区频频推出的各类创新手段,禅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仍有再迈大步的可能,仍有再突破的空间。
过去几年,禅城区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为主体,以全区大量双创园区为载体,迅速集聚一批创新人才。如果继续沿这一模式走下去,禅城的招才引智,虽能调动各级活力,却很难形成合力;虽能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人才 " 量 " 的问题,却很难取得 " 质 " 的突破。
一言以蔽之,过去的模式,明显无法集中全区有限的资源,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引入、留住关键性高层次人才。这两年,禅城部分传统产业遭遇的转型升级瓶颈,与创新资源、引才资源过于分散不无关系。
打破这一局面,关键还是要举全力统筹建设创新大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个主体作用,形成紧密关联的创新共同体,实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打造一个让高层次人才尽展所长的创新体系。
比如,上海围绕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功能型平台,在研发端、运营端与市场转化端,为平台客户提供创新创业与商务拓展全流程支持,推动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攻关,既迅速聚集起一批高层次人才,更打开产业经济新空间。
相比上海等地,禅城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禅城的陶瓷、不锈钢、针织等传统产业,是否可设法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公共创新平台?禅城的科力远混合动力、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等项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开放创新网络形成,带动行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这些设想的实现,还有待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支撑,包括如何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如何建立新型科研组织、投入和考核机制等等。每一个突破都不容易,但值得去做,因为平台难得,人才更难得,冲破难关,才有更多新可能。
文章来源于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