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字 | 4分钟阅读
来源 |单仁行(shanrenzixun)文 |单仁
01
十一七天假,出国旅游的人那叫一个多。
而很多国人出国旅游呢,都喜欢去日本。
我自己在去年底也去过日本,考察过那里的一些制造型企业,不得不说,日本确实是个值得一游的国家。
我那次的考察团里,有一个项目就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探访日本的一些百年老店。
去过日本的人,尤其去过东京、大阪这些城市的,都能在不知不觉间就发现身边一家平平无奇的糕点店,居然有百来年的历史。
据日本有关专家考证,日本百年以上的老店有26000多家,占全世界百年老店的80%。
超过200年的有近4000家,300年以上的有1900多家,超过千年的企业有20多家。
▲历史最长的企业
这一连串的数字都说明,日本人在传承和坚守方面是如何了得。
02
而我在考察完回来之后就在想,为什么日本的百年老店会这么多,原因是什么?简单分析之后,得出了两点。
首先,日本是一个喜好世袭的国度。
比如日本天皇传到现在,已经有125代,这种世袭传统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
我去日本考察的时候,跟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零件的,几乎一家人都在一家公司里头。
他父亲是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
其次,日本人拥有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社会氛围和国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容易地培养出“干一行爱一生”的工匠。
比如我们之前有提过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在工匠精神和世袭制度的相互作用下,很多家庭小作坊、手工业者、小店得以代代相传。
实际上,无论是任天堂、尼康或者丰田...
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大。
03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吹日本吹得有点过了啊,日本那些百年企业再厉害,近几年不也照样出现负面问题了吗?
事实是这样没错,比如夏普,已经资不抵债,最后被富士康收购了;
东芝被爆出巨额亏损,并且财务造假;
尼康、松下的日子也不好过...
而从这些日本老牌企业身上,我们大致能看出日本企业现在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战略能力弱于战术能力。
日本人关注细节是出了名的,战术能力无可挑剔,战略能力上却羸弱无力,这也许和岛国局限、工匠精神等有很大关系。
比如,8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如日中天,大有将美国取而代之的势头。
但日本人开始迷恋其高超的模拟技术,而对美国的数码技术嗤之以鼻,以至于在技术路线(战略)选择上犯下了致命错误。
其次,企业缺乏精神领袖。
战后崛起的日本大企业中,大部分敢打敢拼的昭和创业家已经离世,而且绝大多数的老牌企业不再由家族成员接班,改由职业经理人接手。
比如资生堂的鱼谷雅彦跟日产的戈恩。
只不过,不是每个职业经理人,都能像资生堂的鱼谷雅彦跟索尼的平井一夫那样出色。
大部分职业经理人上位之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面对世界上其他竞争对手挑战的时候,往往显得魄力不足,反应迟钝。
比如夏普经营层不仅经营上无所作为,而且在和富士康交涉中也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
最后,整体信心出了问题。
一方面日本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很难支撑日本大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日元对美元汇率受制于美国,极大地削弱了日本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表现。
再加上日本政府在海外的影响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企业家的信心。
04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的代表日本企业就此没落。
在我看来,日本企业有些地方,还是很值得中国企业所学习的。
我在东京考察日本中小企业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日本领导,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
“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学习能力太强了,我们只能不断创新不断专注,才能不被你们追上。”
这段话表面上说起来在表扬我们,但实际上是在说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
的确,现在我们中国大部分工厂的生产车间,还是有不少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是来自日本,而且没有替代品。
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的技术跟产品。
比如二维码跟汽车,即使国货产品已经做得足够好,但如果有得选择的话,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日本产品,不为其他,因为质量好,品牌好。
▲日本Denso公司发明的二维码
05
中国现在,老板比企业家多得多,老板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
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之前考察一些公司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位老板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却不舍得花40万培训一批操作员,结果机器被不懂操作的人搞坏,又只能再花50万去修。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
所以说,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
这些东西不对比是看不出差距的。
我们国家几十年来发展迅猛,虽然跑得很快,但我们企业,也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看一看:
自己的不足在哪,自己距离发达国家的同行,差距在哪。
从膨胀的自我中走出来,才能见到真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成为下一个巨人。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