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 国内 >

拓展社会帮扶渠道 “组合”扶贫盘活高楼镇民族村

温州网讯 乡村变化总是从细微处开始。近期回到高楼镇民族村的华侨乡亲惊喜地发现,许久不见,位于海拔500多米的大山深处的家

温州网讯 乡村变化总是从细微处开始。近期回到高楼镇民族村的华侨乡亲惊喜地发现,许久不见,位于海拔500多米的大山深处的家乡村寨面貌焕然一新:由300亩荒地开垦建成的高山蔬菜基地(如图)效益良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村门牌坊、古树休闲台、荷花叠池、沿溪游步道的建成,让畲乡文化味更浓了;杜民线通村公路5.7公里加宽改造项目则让村民出入更方便了……

不经意间,高楼镇民族村美丽村寨建设越来越好,村民生活条件也在显著改善。据了解,受益于“组合式”的少数民族精准扶贫政策,人口不多的高楼镇民族村近年来的发展颇具典型性。

借力扶贫政策,“治村能人”归乡

高楼镇民族村依山而建,且分散成多个小聚落,村中林地多,耕地少,村民以种植土豆、番薯等农作物为主,全村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全村登记人口568人,常住人口88人,且多为老人,人员大多外迁。

作为瑞安市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高楼镇民族村是当地政府重点帮扶的对象,也是特色村寨发展的对象,每年享受民族专项发展资金的政策。2017年6月瑞安市委办发文《关于市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民族村活动安排的通知》,更为民族村的发展带来了好机遇。同时,也给在外发展的“能人”们,创造了为家乡建设出力的机会。

雷本科就是其中一员。他出生在高楼镇民族村,从事教育事业24年。2017年他主动请缨,成为民族村的挂职第一书记兼农村指导员,自此两年多来,他扎根民族村,和村干部一起,带动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发挥资源优势,增强“造血”功能

作为土生土长的高楼镇民族村人,雷本科对村情知根知底。他集思广益,为民族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设想,而且和村两委一起扎扎实实一步步把设想变成现实。

民族村振兴的第一步就是——开垦荒地建成300亩高山蔬菜基地(包括规划近百亩旱粮基地),并成立畲耕蔬菜专业合作社。2017年7月,民族村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开始启动,首批30位村民以土地和劳力自愿入股。去年6月,旱粮基地第一批种植的马铃薯迎来丰收,直接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为畲耕合作社后续发展打下强心剂。

民族村振兴的第二步就是整合当地丰富的畲族文化和侨乡文化,打造畲侨文化村。据介绍,高楼镇民族村村落延绵、环境幽静,矿泉水资源优质,保持着一定数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该村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不少村民移居海外奋斗打拼,独特的华侨创业经历都值得宣传。这为打造畲侨文化村创造了可行性。

2018年起,该村着力于特色村寨建设,一期项目除完成了村门牌坊、古树休闲台、荷花叠池、沿溪游步道等设施建设等,还开发挖掘了民族村“仙水”民间传说故事,目前正在筹建民族村畲族文化广场和畲侨文化展示馆,并引领乡贤积极打造“畲酿酒窖”和“报书馆”文化客厅,致力于使其成为畲侨特色的农旅文化村寨的一个窗口,丰富和带动畲侨美丽村寨建设。最终目标是成为“宜居、康养、可阅读”的畲侨文化旅游特色村寨。

拓展帮扶渠道,路子越走越宽

如今,高楼镇民族村美丽村寨的目标,正在逐渐从纸上的设想慢慢成为现实。这其中,有“治村能人”和村民们自身的努力和拓展,也离不开来自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主动帮扶。

比如,在高山蔬菜基地的建设上,温州农科院专家现场踏勘并为蔬菜基地制定一套科学种植的土地利用方案;瑞安市社联会邀请农林专家,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生态型高山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并积极帮助民族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设计了统一的“漈门溪畲耕”商标。瑞安市农林局两年先后给了500多株各种绿化美化的树木;还有当地民宗、水利等部门的有力帮扶,都让民族村的发展致富之路越来越宽。

还有村里在国外的200多名华侨,爱乡报乡之情浓厚。村门牌坊的建设,就是他们补足了资金缺额部分,他们通过这件事知晓了村寨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还有不少乡贤在为村里发展献策献力。

“待畲酿酒窖、报书馆、畲娘厨房等项目做好了,希望更多人来做客”。如今,雷本科已经结束民族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回到学校,但他和村里的乡贤能人们还是不遗余力为民族村建设出力。他们也期望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村里民宿开发等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