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千年秀林”项目。韩冰摄
中新网雄安9月29日电 (记者 鲁达 崔涛)走进雄安新区,漫步在“千年秀林”,苍松翠柏生机勃勃。泛舟“华北明珠”白洋淀,满淀的芦苇一望无际,成群的水鸟在嬉戏徜徉。
蓝和绿是“未来之城”雄安的底色,建设“未来之城”从打好蓝绿本底开局。自雄安新区建设之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便深入人心。
图为邵庄子村农村污水、垃圾、公厕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展示区。经处理过的污水清澈见底。韩冰 摄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
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至今已累计造林17万亩,栽植苗木超过1200万株。
在“千年秀林”,可以看到银杏、国槐、松树、柏树等100多个树种,每棵树身悬挂的二维码就是它们的专属“身份证”。通过扫描二维码,树种、植树人、起苗时间、栽种日期、养护情况一目了然。
如何让“千年秀林”配得上“千年大计”?这是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旭更和奋斗在造林一线的同事们一直思索的问题。
“雄安新区造的林是‘千年秀林’,所谓‘千年’,不是指我们栽的树木能活一千年,而是说我们造的林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林子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树可能会死亡,树还有树的‘孩子’,树的‘孙子’,它能够生长起来。整个林子它能够活一千年,活上万年,所以叫‘千年秀林’。”彭旭更说。
据中国雄安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雄安新区造林构建的是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近自然森林是模仿自然、接近自然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通过间伐、抚育等,使林子的植被关系同天然森林相接近,把林子培养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实现近自然管护。近自然让森林拥有一个稳定、健康、多层结构的生态系统。
图为白洋淀秋日美景。韩冰 摄
“千年秀林”一定要突出一个“秀”字。这个“秀”字怎么样来实现呢?彭旭更说,首先在树种的选择上是按照乡土的树种、长寿的树种、珍贵的树种这些原则去选。另外,树苗选择原生冠的树苗,尊重苗木的生命规律,它是个什么样子,能够长多高,就让它自由的生长,工作人员只是做好管护的工作。
为建设好“千年秀林”,基于城市CIM平台,中国雄安集团组织开发了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在大数据系统中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档案,实施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全过程监护。
同时,中国雄安集团组织编制了《雄安新区造林工作手册》,从苗木的选购、运输、栽植、后期管护等整个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操作均制定严格标准。
展望未来,雄安新区森林面积将达百万亩,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50%。
图为白洋淀夏日美景。韩冰 摄
坚持生态优先让“华北明珠”重绽异彩
白洋淀被誉为“华北明珠”,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生态系统区位重要,在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河北乃至京津地区气候、补充地下水源、调蓄洪水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中拥有极高的战略位置,亦被称为“华北之肾”。
在过去几十年间,受气候干旱、上游断流等因素影响,白洋淀干旱现象频发,曾经的粗放式发展也使白洋淀水质受到污染。
如今,这样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不治理好白洋淀,我们就是雄安百姓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河北省和雄安新区始终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新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控源、截污、治河、补水为重点,统筹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和项目建设,持续推动白洋淀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实现“双下降”,白洋淀湖心区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淀区水域面积逐步扩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记者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雄安新区的建设者和当地居民们,正为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而持续努力。
走进地处白洋淀中心的邵庄子村,这个村是典型的纯水区村。作为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公厕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首批入驻的淀中村,现已完成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工作并启动了应急一体化处理站,确保了污水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在邵庄子村村民杨慧敏的记忆中,小时候村民都是直接从白洋淀里取水饮用。后来由于水质逐渐变差,村民不再从淀里取水。目前,白洋淀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先行项目让她对“吃上淀里的水”重燃希望。
邵庄子村所在的雄安新区安新县,有78个淀中村、淀边村和8个乡镇都在进行一体化设施建设,按计划将于年底完成验收并达标运营。
如今,邵庄子村采用两种污水收集方式:一是利用原有管网进行输送,二是对没有管网和集中收集的村户铺设临时收集桶,在不影响老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进行生活污水的收集。应急一体化处理站建成后,将分预处理、深化处理和后端膜处理三个步骤来处理污水,并引入生态处理体系,利用水葱、菖蒲、金鱼藻等当地常见的水生植物根系再次吸附处理后的水中污染物。
在项目展示区,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首先汇入生长着白洋淀常见植物的水池,经过这些植物的净化,再流入一个水池,水池清澈见底,红色的锦鲤在其中徜徉。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傅首清在日前召开的雄安新区专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雄安新区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了白洋淀治理工作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新区铁腕治污,依法重拳打击排污行为,整治“散乱污”企业1.3万家,治理纳污坑塘606个,清理河道淀区垃圾400余万立方米,整治入淀排污口1.1万个,清理渔业养殖741处8万余亩,围堤围埝水产养殖设施全部清除完毕,唐河污水库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顺利完成。2018年白洋淀进行了4次补水,2019年计划再生态补水4亿立方米。此外,雄安新区谋划实施6大类45个白洋淀治理工程项目,拟于2020年底前全部完工。最终,让“华北明珠”白洋淀“荷塘苇海、鸟语花香、碧波万顷”美景重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