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为了躲避战乱或者土匪,有些人迫不得已搬到悬崖上面或者山洞里头去住,一代代便这么与世隔绝地生活过来了。包括郭亮村、阿土勒尔村、中洞苗寨等地方,都是因此诞生的,如今都已被开发成旅游景区,或者即将开发成旅游景区了。类似的所在不只在国内,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远在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上,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所在。乌鲁斯民族(Uros)在800多年前,用芦苇在湖面编织出一大片漂浮岛,祖祖辈辈一直在这些浮岛上生活至今。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的科亚奥高原,海拔3800多米,湖面约8300平方公里,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一望无际看起来就像海。的的喀喀湖是当地印第安人的圣湖,湖水来自于安第斯山脉的积雪融水,因此水质很清澈冰凉。的的喀喀湖在玻利维亚那半边的水比较深,在秘鲁这半边的水比较浅,因此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
在800多年前,乌鲁斯人的祖先为了避免战乱,举族逃到的的喀喀湖上来,用芦苇编织浮岛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些芦苇浮岛上,鼎盛时期生活着好几千人,一直到现在还生活着大约500人。用芦苇造岛听起来有点神奇,但其实做法很简单。将芦苇晒干后,一扎扎用绳子捆起来,然后绑成一片就是可以在河面浮起来。而这样还是达不到乘载人的效果,必须在上面继续编铺芦苇,一直要堆叠到两米多厚,人在上面还能露出水面几十公分才算稳当。
这些芦苇浮岛都以“户”为单位,一户人家住一个小浮岛,上面通常有五六座小屋住着一家人。为了方便交流和提高安全性,通常会有几个小浮岛结到一起变成小村落一般,如果结的小岛多了,就会形成一片“大陆”。但是这样的结合也并非永久不变的,如果邻里之间相处不好,可以随时散伙,解开连接后各自漂远。因为这些小岛是浮在水面上的,平时用木棍插进湖床上“拴住”,抽出木棍解开捆绑后就可以像船一样慢慢划走。
这些浮岛上的乌鲁斯人对芦苇和蒲草物尽其用,比如岛上的所有房间、床、桌子等等全是用它们编的。就连交通工具——月亮形的“淘淘拉”船,都是用芦苇编织而成的,极具特色。以前生活在浮岛上的乌鲁斯人与世隔绝自给自足,平时就吃鱼、鸟、芦苇笋和禽蛋,后来慢慢开始用淤泥在浮岛上种植土豆和蔬果,如今这些浮岛已经对游客开放了。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就丰富了些。
在一些较大的芦苇岛上,乌鲁斯人白天会穿着鲜艳的衣服来迎接游客,同时还用芦苇和毛线编织一些工艺品、围巾卖给游客。而在没有游客的时候,他们要割芦苇来晒干修岛。因为芦苇泡在水里容易腐烂,如果岛下面的芦苇层烂了,浮力就会降低,甚至不小心就会踩穿到湖水里了。所以他们每过十几天,就要用芦苇加固浮岛和房屋,割芦苇编铺浮岛就是他们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乌鲁斯人在岛上有自己的学校,各个浮岛的孩子都会坐芦苇船来上学,但是他们的学校只有小学,要上初中的话就得到陆地上市里的学校去上。因为有些孩子在陆地上求学,认识了大世界的多姿多彩,融入了外界的社会,加上当地有关部门劝说他们上岸生活,所以很多浮岛上的乌鲁斯人已经搬到陆地上生活了。但还剩下几百乌鲁斯人不愿意搬,一方面是眷恋祖先的这种生活方式,再就是担心自己不适应外面的社会。其实留在浮岛上生活也是一种幸福,自给自足自由自在,不用担心人心险诈,更无需承担买车买房的压力。多好!
各位看官,如果可以选择,你是选择现下的生活呢,还是选择芦苇浮岛上的生活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