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背花鼓,因当地方言称“跳”为“bie”,故该舞在陕西华县群众中又称为“蹩鼓子”。流行于陕西省华县北部下庙镇的东甘、西甘、康甘村一带。被陕西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州背花鼓是一种民间祭祀性群舞,主要表演者扎一种巨型扇面五彩舞饰,挎鼓于腹前,双手击之而舞,舞姿粗犷原始,舞步多以跳为主要特征。身后的背花随着舞者的跳动和舞姿的变化,如孔雀开屏,似旌旗飘荡。配以鼓声、锣声和舞者节奏强烈粗犷豪放的呼啸声,声威雄壮,有排山倒海之势,现场气氛庄严而狂热。
时隔近三千年,殷周“雩舞”的表演形态只能在古籍史料中寻求一些记载,但当今华州背花鼓的步法,却和历史典籍中所描述“雩舞”的步法极其相似,由此推断,华州背花鼓就是殷周“雩舞”的延续。
华州背花鼓作为取水迎神祭祀活动的一种专用舞蹈,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保留了较为古老而原始的面目,为当今继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以及研究古代有关祭祀舞蹈的渊源、演变、流传提供了珍贵的活资料。
2017年2月10日在渭南华州广场表演的华州背花鼓,人员之多,场面之大,非常震撼。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