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 社会 >

社区主任牛磊:我就是爱“多管闲事”,想在社区干到退休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有个居民议事厅。多张桌子拼凑起来的大桌子,几十张椅子。居民们时不时会聚在这里讨论公共事务,例如居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有个居民议事厅。

多张桌子拼凑起来的大桌子,几十张椅子。居民们时不时会聚在这里讨论公共事务,例如居民楼是否安装电梯、活动经费分配以及停车制度。

议事厅的主事人是33岁的社区居委会主任牛磊,他已经连续两次当选。

面积0.26平方公里的劲松北社区建成至今近50年了,11000多名居民生活在这里。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众议和沟通,是牛磊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秘籍。

牛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是社区居民选出来的,就应该处处为居民考虑,接受居民的监督,站到大多数居民的一边。”

谈起未来的规划,牛磊希望能够在社区工作到退休,因为社区就是他的家。

9月27日下午,牛磊正在工作,因为劳累,血压升高,头有些发蒙,实在承受不住的他只好到医院做检查,之后立即出院。

劲松北社区居委会主任牛磊。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安装电梯方案,通过率100%

虽然建成已久,但劲松北社区比普通的老旧小区多不少温馨的气息。

六层的住宅楼,外墙刷上橘红色,与周边高楼大厦相比温馨许多。来来往往的居民推着自行车,井然有序。社区公园一角,长廊下头发花白的老人,聊着自己的生活和社区的变化。放学的孩童嬉戏打闹。垃圾分类在楼宇间已经实施开来。

不久后,劲松北社区将有几栋楼试点安装电梯。牛磊为此沟通许久。

老旧小区安装电梯,邻里之间常常意见相左,让管理者很困扰。

劲松北社区有位住在五六层的老人找到居委会说,自己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上下楼都要一阵子,希望居委会牵头安装电梯,自己也愿意出一部分钱。

在议事厅里,这一提议遭到了一楼、二楼的住户的反对,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电梯,不应该出电梯建设费用,也担心安装电梯影响采光。

牛磊的对策是,逐户了解居民对安装电梯的需求和担忧,并进行劝说和沟通。

社区居民马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住在三楼,觉得没有安装电梯的必要。牛磊劝他:“马哥,你现在40多岁,住在三楼,等你60岁甚至80岁的时候,没有电梯怎么上下楼呢?”牛磊还拟选择全透明的玻璃材质电梯,不影响居民采光。

就这样,同意安装电梯率从60%多,提升至了90%左右。

剩下的不同意安装电梯的居民住在半地下。

“他们说,大家来来往往进出电梯,肯定会透过窗户,往自己家里看,觉得别人会把自己当猴看。”牛磊在心里琢磨了好久,没事站在楼门口,发现确实会不自觉地瞟一下,“要是每天有人俯视着往我家看,我也不乐意啊。”

后来,牛磊知道,有一款玻璃可以从里往外看,但从外往里看什么也看不到。他就帮助更换了部分住户的玻璃。

为了节约经费,牛磊将电梯广告费让给建设运维公司,平时的电梯看护和清洁由社区清洁人员负责。最终,居民100%全票通过安装方案。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劲松北社区将建设的电梯走民用电,建设费用全部由建设方承担,平时居民使用电梯需要刷卡,每次0.5元。半地下的住户免费获得一张卡,80岁以上的老人也免费送一张卡,平时上下楼,拜访同社区的亲友可以使用。按照设计方案,社区将在6至8年内收回电梯建设成本。

社区办公区走廊的墙壁上,挂着端午节社区组织居民包粽子的照片。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拆除地锁,立制度

地锁问题是牛磊解决的另一个社区难题。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道路上和其他公共区域内设置固定或者可移动障碍物阻碍机动车停放和通行;不得在未取得所有权和专属使用权的停车泊位上设置地桩、地锁。

牛磊分析,之所以有居民安装地锁,一是平时有外来车辆进来停,二是有住户购买新车,进来抢占车位。

他在社区居民议事厅召集居民商讨社区停车规则的制定。最后形成决议:除搬家等特殊情况,外来车辆一律不允许停在社区内,新购买的车辆不能再进入社区停车,并在社区大门口安装车牌智能识别系统和起降杆。

有了制度保障,从此社区再也没有人安装地锁。

“国家需要法律,社区也需要制度,不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会长期持续下去。”牛磊说。

制度之外,牛磊也讲人情。一户居民平时爱捡垃圾,捡来的垃圾堆积在楼道内,堵塞了消防通道。牛磊自掏腰包,花20元将这些废品买下:“其实也没多少钱,老年人爱仔细,捡废品也能理解,我先买下,后来卖给了收废品的。”

服务社区居民,也让牛磊成了修水电的一把好手。

起初,修水管、接电线,牛磊并不会,于是,他下班就去卖水管的店铺学习,师傅到居民家中维修,他都在一旁认真看着。

一次, 劲松北社区一户居民家中屋顶总是漏水,半个月一直找不到漏水点。

牛磊感觉是楼上地板砖下面的水管破裂所致,但楼上居民则表示不是自家水管破裂。对此,牛磊表示,如果误拆,自己负责购买地板砖将楼上住户恢复原样。最终,地板砖拆开,找到了漏水点,这户居民家中再不漏水。

牛磊(中)和社区志愿者留影。 受访者供图

“我就是爱‘多管闲事’”

牛磊是北京人,家住朝阳区六里屯,但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他在劲松北社区附近的潘家园和妻子一起租房住。他还住在六里屯的时候,为了调解一对邻居的矛盾,他夜里12点多才能休息,只好在单位潦草睡了一晚。

提起自己的家庭,牛磊觉得有许多亏欠。他的妻子在其他街道工作,早出晚归的生活节奏两人早已习惯。平时,两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鼓励。

牛磊的孩子6岁了,大多数时间由丈母娘照看。

有个周末,牛磊答应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但因为临时要回单位加班,没有带孩子去。这个未兑现的承诺至今让他觉得内疚、自责。

12年前,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牛磊,就像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样,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进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办事处,担任精神文明专干。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必须在9点之前赶到单位。牛磊只好每天7点左右起床洗漱吃饭,从10余公里外的六里屯出发,挤公交地铁或者骑车上班。

过了一年,牛磊从街道办调到社区工作,相比街道办,每天要说的话,走的路更多了。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陪居民唠嗑,看到上年龄的居民,主动上前帮忙提水拎菜。他已经连续两届被选为居委会主任。

“社区工作比较琐碎,要想把本职工作干好,那就要多和居民交流,把他们当作家人,互相走进彼此的生活。”牛磊说。

2019年4月的一天,加完班的牛磊骑车回家途中,社区居民打来电话说,邻居家的老太太此前不小心摔倒,生活不能自理,平时由其女儿照看。这天,老太太和女儿发生矛盾,只剩老太太一人在家。

牛磊一手将电话放在耳朵旁听着电话那头的介绍,一手握着车把掉头。接着,他又给距他不远的妻子打电话说:“今晚吃饭不用等我了,社区有位老人需要照看。”“嗯,记得吃饭。”电话那头回应道。

回到社区,牛磊询问老太太想吃什么后,转身做起饭来,直到老人吃过饭休息后,他才骑车回家。

在社区,老人们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位居民看到辛苦工作的牛磊,特意烙肉饼请他到家里吃。

在社区议事厅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总结道:“我就是爱‘多管闲事’。”

议事厅的展架上,摆放着“首都文明社区”“先进社区居委会”等荣誉证书以及“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等牌匾。

新京报记者 刘名洋

编辑 郭琛

校对 郭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