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人不胖,这些部位变粗,血管差……男女各有“高危界限”,请自查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社会,手机、银行卡……什么都有密码,但你知道身体的健康密码吗?一旦超过了这个标准,各种疾病都会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社会,手机、银行卡……什么都有密码,但你知道身体的健康密码吗?一旦超过了这个标准,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不起眼的数字就是健康的细节!

颈粗血管很受伤

俗话说“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两类人往往有个共同点,就是吃的太好,动的太少,所以粗脖子大脑袋。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颈围粗暗含的疾病风险要远高于常人……

健康颈围的标准

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各不相同,什么样的脖子算是“粗”的呢?将皮尺放在第七颈椎(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上缘及喉结下方绕一圈进行测量,一般健康人男性为38厘米,女性35厘米。

注意:测量时,被测者应身体直立,眼睛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保持正常呼吸、颈部放松、嘴巴可以稍微张开,以减少颈部肌肉紧张。

脖子一粗五种病

1

心脏病

美国专家对3000多名研究对象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发现这些人脖子越粗,心血管疾病风险越大。

颈围可以帮助了解上半身脂肪分布情况,而上半身脂肪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调查结果表明,男性颈围每增加3厘米,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平均降低0.12mmol/L,女性则降低0.15mmol/L,导致体内更多的胆固醇无法运转到肝脏进行代谢。

因此,脖子粗意味着血脂异常的可能性更大,患心脏病风险更高。

2

代谢综合征

颈围和颈动脉内膜的厚度有很大的关系。当脖子变粗,就说明脖子里面的颈动脉血管很厚。颈动脉血管变厚,血管的管腔就会狭窄,血流变慢,从而影响代谢。

3

甲亢

脖子粗,颈前或气管两侧形成肿块,并会逐渐增大,且伴有减重、心慌等症状,则需要警惕是否患有甲亢。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防止出现甲亢、甲状腺结节等疾病。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颈围还与睡眠呼吸暂停有一定关系。脖子粗的人通常整体肥胖,如果还存在气道狭窄,那么患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相对更大。

5

糖尿病

脖子变粗,颈围过大还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正常的男性颈围应该是38厘米左右,而女性在35厘米左右,如果大于这个标准,那么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加大。

腰粗难长寿

很多人不会测腰围,总是在肚子上随便缠绕一圈,这种测法不准确,正确的做法是测量人身体站直露出肚皮,找出腰部最细的位置,一般是在肚脐上方2-3厘米的地方,用软尺水平绕一圈即可。

准确测量腰围的意义之一在于,可以简单判断自己是否即将迈入肥胖的队列。一般来讲,女性腰围≥85 厘米,男性腰围≥90 厘米,就可以判断为“向心性肥胖”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苹果型肥胖”。

为什么细腰更受推崇?不仅是因为好看,更重要的是,腰围每增大5厘米,死亡风险升高9%,可以说是“腰围长一寸,寿命减一分”!腰围粗细,可能预示着你未来的健康风险!

1诱发癌症

研究证实,腰围与23种特定部位癌症存在相关性,腰围越粗,腹部脂肪堆积就越多,内脏出现癌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腰围越大,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肾癌等发病风险越高。

2心血管疾病

腹部是人体重要的连接区,大量的血管和器官集中在这里,而多余的脂肪只会缩减它们的空间,带来越来越沉重的压迫力。

久而久之,血管无可避免会硬化,血液流通不畅,脑血栓、心梗等危险的疾病也随之而来。

3大脑痴呆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身体多余脂肪尤其是腹部堆积脂肪,或与大脑萎缩相关。而脑容量减少,关联记忆衰退和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较高。

这是因为内脏附近的脂肪,也就是腹部,藏着更多有关认知能力的激素。腰围增加,也会导致这种激素的分泌水平下降。

4腰椎疾病

腹部脂肪越多,对腰椎的压力也就越大,比正常人的磨损程度更甚。长期“大腹便便”的人,弯腰下蹲都很吃力,更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解锁健康密码

除了颈围,这些数据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1

腰臀比

顾名思义,就是腰围和臀围(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周径)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男性>0.9、女性>0.8,则说明你存在“隐形肥胖”,内脏脂肪已超标。

不同的人身体囤积脂肪的部位也不尽相同,有的是腹部、有的是四肢,如果四肢不胖,肚子却很大,就可能是危险的腹型肥胖,也称为“中心性肥胖”。当女性腰臀比>0.85,男性腰臀比>0.90,可以判断为“中心性肥胖”或不健康风险较高,需要及时进行体重管理。

2

BMI指数

BMI指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计算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BMI指数在18.5及以下代表体重不足,18.5至24.9是正常范围,25至29.9表示超重,超过30则表示肥胖。

※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5~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低6%。

3

步行速度

走路是全身心的活动,不仅需要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配合,还要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参与,人在走路时,身体会自动调节步伐,让步速与自身功能相适应。因此,可以比较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对预测寿命长短有一定参考作用。

研究者对3万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他们的走路速度每增加0.1m/s,死亡风险下降12%。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也曾指出,平均走路速度超过1m/s的人寿命较长,而步行速度低于0.6m/s的人,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