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安徽支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医疗业务负责人:已在当地抢救20位危重病人

带领第三批队员熟悉流程托管全新方舱医院问:昨天下午,您看到的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情况怎么样?答:新的方舱医院由体育馆改建,

带领第三批队员熟悉流程托管全新方舱医院

问:昨天下午,您看到的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情况怎么样?

答:新的方舱医院由体育馆改建,分ABCDEF等区域,500多张床位,设施相对齐全,不仅配备了床品设施,还给每个病人配备了大衣,还有免费WIFI,开诊前,我在现场看到有大量的志愿者在整理床位。生活方面包括吃饭都是由政府统一安排,没有什么大问题。方舱医院最主要的是收治轻症,满足标准治疗和观察等医疗要求。安徽第三批驰援武汉医疗队昨天下午已经托管了这所全新的方舱医院,300名安徽医护人员全部会在这里开展工作,当天傍晚有多辆公交车把轻症病人已经运过去了。

问:昨天您在那边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当天在病人到来之前,我们主要在现场进行进一步的准备,同时带领队员熟悉流程、步骤。前期我们的医疗、护理、感染控制的专家,已经根据要求对该方舱医院的情况进行了摸排和情况了解,今天还会派专家到现场,进行进一步的流程改进和完善,对接队员在那边的工作。在病人进驻之前,我们已经把队员送进去了,然后我们就按照流程撤走了。

问:昨天跟队员们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答:第三批队员里也有一些是我认识的,主要是鼓舞他们士气,特别强调的是防护。因为他们初来乍到,我们在这里时间长一些,对这些比较了解,告诉他们注意事项。

组建安徽支援武汉医疗队里唯一一支危重病救治组

问:能不能介绍下您过去17天的工作?

答:我们是1月27日作为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来到这里的。作为该医疗队的医疗业务负责人,我主要负责每个病区的医疗工作。同时带领队员在武汉太康医院建立了一个新的重症医学科,把医疗队里重症方向的医疗护理人员集中在一起,重点抢救随时可能死亡的危重病人。另外我们还托管了四个普通病区,总共五个病区。这五个病区分布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和武汉太康医院。

问:现在工作进展得如何?有困难吗?

答:基本上各种流程、诊疗措施按部就班地进行。至于困难的话,来的时候,我们医疗队在这边的院感控制方面花了很大的心思。另外就是建立了重症医学科,这是我们最艰苦的(工作)。此外还有防护方面的问题等。

问:临时建立的重症医学科现在运行得怎样?

答:1月29号我们去摸排了所有病人的情况,发现有很多危重病人没有办法在普通地方抢救,而且他们的人员和设备不足,也没有专人管理和指导病人实施。所以我们决定把所有重病人收到一个病区。来的时候是一个普通的地方(病区),要符合传染病管理的规定,相对难度比较大,需要严格的分区,保证传染源的控制,以及所有医疗器械的调试。当地也很配合,白天给出了改造想法,他们晚上连夜就把这个病区改造好了。

我们抽调了八名来自安徽省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以及25位在各级医院重症科工作过的护士,组成了一支危重病救治组,医护人员来自中科大附一院、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等。1月30日评估后就开科收治危重病人了,当天下午三点开科,下班已经收了4位。现在我们已经抢救了20位病人。目前这一重症医学科最大负荷可以同时收11个病人,把危重病人去重症化。我们这支队伍也是目前为止,安徽多支支援武汉医疗队里唯一一支危重病救治组。

经过诊疗有危重病人“走”出科室

问:危重症病人都是如何治疗的?

答:建立危重病治疗组,符合国家在抗击疫情攻坚战统一协调中的指导思想。几乎每个能够转出去的病人,来的时候病情都是特别重,经过积极处理,都在不是很长时间之后转危为安。等他生命体征平稳,我们再进行评估,安排进普通病房,进入后期的治疗和观察,直到出院。在我们重症医学科内,病人住的短的三四天,长的个把月也有可能,越长预后越差。当然这里也出现了死亡病例。我们统计发现,这里的病人大部分年龄偏大,中位数的年龄大概在75岁,最大的90多岁。大部分年龄偏大,免疫力差,伴有基础疾病等。

问: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病例?

答:最难的病例是一个女患者的,年龄才30多岁,但是有混合型结缔组织病,长期吃激素,抑制了自己的免疫力,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感染了。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大概是百分百,她来的时候只有五六十,缺氧非常明显。我们也想尽了一切方法,她的免疫力非常低,特别容易爆发感染,等于是雪上加霜了。我们费了很大的心思,一步步按照流程,根据国家指导方案,以及平时处理重度呼吸衰竭病人的经验,采取了针对她的个性化的方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她度过来了。她住过了四五天左右,就明显改善了,五六天后自己走出我们科室到普通病房,进行后面的观察和治疗。

工作17天来队员整体还是斗志很强

问:能不能下介绍您今天的工作?

答:我今天上午去了武汉太康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查房了解病人的治疗状况、评估病情,提出新的诊疗方案,符合转诊标准的,就转出去。另外,我也去各个普通病房看了一下,哪些病人有重症倾向,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再把他们协调进来。保证病人能够动起来,让他们病情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早发现早处理。一般每天协调两三个病例,床位数也有限。我也跟他们当地医院沟通,准备相关的设备、人员和防护措施等,对接医护工作情况。

问:17天下来,队员们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答:整体还是斗志很强,精神饱满的,大家平时也注意这方面,省卫健委还指派了心理辅导专家,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队员们的失眠率比较高,这次医疗队的两位领队汪天平和邵东华,他们经常会给大家鼓励,发一些助眠的音乐到群里,帮助大家平静心情,好好休息。

总体来说,医疗队人员相对年轻,还没有出现掉链子的。但是队员的精神思想压力也比较大,主要这个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对它的认知和传播途径都不是特别深刻的了解。重病人特别多,一旦进入危重阶段,有效的干预手段缺少。

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家对当地环境和工作会适应得更好一些。我们也特别强调防护,防止队员发生感染的可能,每天都在督促和加强感染的控制和操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