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血液的制备“旅程”——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科见闻

按照品种、规格进行血液入库前的检查、整理工作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成分分离处理

按照品种、规格进行血液入库前的检查、整理工作

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成分分离处理

完成血浆病毒灭活前亚甲蓝的添加

待检测血液及血浆的储存库

成分制备科,是血站的一个重要职能科室,主要职责是将血液中的各个成分分离出来,以便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分配使用。

为什么要把血液制备成成分血?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科科长张小华介绍,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成分血具有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实现一人献血、多人受益,不仅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还保障了血液的安全性。目前,市中心血站可制备全血、去白细胞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洗涤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等15种成分血。

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心血站成分制备科,探访被采集到的一袋袋血液在这个被称为“血液加工车间”里的“旅程”。

走进成分制备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台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穿行其间。张小华如数家珍般地逐一介绍她们的“家当”——滤白柜、离心机、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看着记者一脸茫然的表情,她笑着说:“这些先进的设备提高了血液成分制备效率,避免误差,让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跟随她的脚步,记者首先来到待检区,只见一台智能扫描机器正在工作,一袋袋血液经过皮带传送,听到“滴”一声,便通过系统扫码的“身份”验证进入库中,至此,开启了在血液在成分制备科的“旅程”。工作人员周斐说,每天傍晚,从四面八方赶回的采血车全部回站后,待检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要将采集到的血液全部入库,经常工作到深夜。

滤除白细胞俗称滤白,是血液进入成分制备科的“第一站”。再次接受“身份”验证后,一袋袋血液在低温滤白柜上倒挂起来,通常是4个一组,包括1个母袋和3个子袋。它们全部是密封无菌的,经过滤盘装置,血液中的白细胞就会被过滤掉。

滤白后的血液进入“第二站”——离心。离心机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型甩干机,利用离心机转子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加快血液中细胞有型成分的沉降速度,经过离心后,红细胞下沉,结束了自己的“旅程”,血浆则留在上面。“这台机器非常先进,它一次可以离心12袋全血或24袋血浆,每分钟转数3500转,温度控制在4摄氏度。”工作人员李赟介绍道。

分离后的血浆,经过目视检查,脂肪含量较高的将被淘汰。如果经过一次分离后,血浆中仍含有少量红细胞,则需要再次分离。二次分离后的血浆将通过无菌接管机,连接可以灭活病毒的专用血袋,便来到了病毒灭活柜,也就是“第三站”,在这里通过光照和亚甲蓝反应,灭活血浆中存在的病毒。可别小看这无菌接管机,以前接管要在无菌室内靠人工连接,速度慢,工作量大,还有可能接管不严,自从有了这台机器只需20秒钟就可实现“完美对接”。

此时的血浆已清澈透亮,一袋袋新鲜血液从采集至此一般不超过6—8小时,这样的血浆被称为新鲜血浆,超过6—8小时的则被称为普通血浆。随即,进入“第四站”——平板式速冻机。这台设备一次最多可以速冻48袋血浆,在零下50℃环境下将制备好的血浆速冻30分钟,使其成为冷冻状,以保存凝血因子的活性,至此,血浆成分血制备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开展的是检验工作,合格的将经过审核贴上标签,送往血液供应科分类储存,不合格的要在制备科进行专业销毁。

据介绍,速冻后的血浆可以在零下18℃专用冷库中存放4年,去白的悬浮红细胞可以保存35天,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给临床。

看着一袋袋血液走完自己的“旅程”,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除了满满的收获感,更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感慨:“血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今年年初,市中心血站对成分制备科进行扩建,打造了400余平方米的洁净场所,又争取资金购置多台先进的设备,结束了过去手工制备血液成分的历史,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避免了人工误差的发生,有力保障血液质量安全。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崔晓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