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贤城大爱闪烁云南边陲 上海奉贤首批援滇医疗队工作纪实

今年5月,奉贤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健康扶贫要求,并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印发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区中心医院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今年5月,一支由外科、麻醉、检验、放射和护理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奔赴澜沧开展医疗援助工作,让云南边陲少数民族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面积达8807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98.8%,总人口49.8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是革命老区及边境县,与缅甸接壤,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医疗设施、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今年5月,根据澜沧当地医疗实际需求,奉贤区中心医院派出外一科护士长蒋群花,检验科专家魏取好、杜颖,麻醉科专家徐志勇,放射科专家旷小春组成首批援滇医疗队,踏上为期半年的援滇之路。至今,援滇医疗工作已近3个月。

8月11日,区卫计委党委书记汤士龙、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兆官等一行人组成区卫计委慰问组,记者跟随前往云南普洱澜沧县,深入了解医疗队的工作生活。本文真实记录了医疗队专家每一个感人瞬间——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为队长,单远洲主任是援滇医疗队的核心人物。他低调内敛,驻院的第二天就实施了一台高难度的复杂手术。患者是缅甸人,左肺胸膜炎,脾区粘连存在肿瘤侵犯情况,手术难度极大。在队友徐志勇的默契配合下,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进行了左半结肠切除术,“首”术告捷。在他带领下,外一科开展了胆道镜技术、巨大甲状腺瘤等20项新技术新项目,专家门诊达600多人次,手术224台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

干练的蒋群花是全队的好管家,她指导当地医院护理部梳理质量管理体系考核标准,完善护理质控组网络结构及成员职责,建立了压疮、管路、跌倒评估和护士长督查机制,组织开展术后护理及化疗等业务学习,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和专业护理水平。

帅气的徐志勇成为各台手术麻醉的抢手人物。他带领麻醉团队开展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等6项新技术新项目,参与了400多台麻醉手术。麻醉科一天的手术工作量首次突破22台,月手术量达300多台。

博学的旷小春一到澜沧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地医院闲置至今的核磁共振仪在他指导下正式启用。曾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杨俊院长说:“我们缺技术,缺人才,这好东西有人用就是宝,不会用就是草。”他到临床科室开展阅片诊断培训,有效提高临床医师的阅片能力。

杜颖的儿子正逢高考,高考一结束她就直奔澜沧接替代班的魏取好主任。他们指导当地检验科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测和解脲支原体检测2项新技术,进一步规范了检验科实验室室内质控流程。协助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系统,规范使用条形码技术,实现标本的唯一性标识。

“我想和您拍张照”

8月13日,上海奉贤-云南澜沧对口帮扶座谈会暨仪器设备捐赠仪式在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召开。座谈会上,区卫计委党委书记汤士龙提出:“要积极打造援滇工作‘精准版’,针对性地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強的医疗专家,为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提供人才、技术、管理方面的帮扶和指导。”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朱兆官表示:“历时五年的援滇医疗工作,我们将派遣10批次医疗队,并做好接收澜沧县医生和管理人员进修和短期培训工作。”

澜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艺军感谢奉贤对澜沧医疗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为奉贤医疗援助人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县卫计局局长鲍荣清感言,奉贤帮扶工作领导重视到位、专家指导到位、先进宣传到位,是一种可贵的“奉贤精神”。他表示,要号召澜沧卫生系统全体医务人员学习“奉贤精神”。

8月13日,听说单远洲和徐志勇将上门随访一位60岁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拉祜族病人。记者跟随他们从澜沧县城出发,过江穿洞,走盘山路,历经2小时的颠簸,来到距离国境线不远处的东回乡班利村那布3队。记者看到,这个寨子基本处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状态,但民风淳朴。由于拉祜族的取名方式女性是固定字加上生肖,所以同名同姓非常多,但总是能遇到村民主动为我们带路,最终来到周姓老人的家中。

看到单医生远道而来,周阿婆激动地紧紧拉着他们的手不肯放,执意要求留下来吃饭。周阿婆19岁就得了肿瘤,家里困难加上交通不便,一拖就是40年,脖子里的肿瘤长成如同成年男性拳头般大小。今年6月下旬,周阿婆到县城看病碰巧遇到了单主任。经过多次手术方案讨论,在多科室配合下,单主任历经3个小时成功切除了肿瘤,一周后老人康复出院。如今,周阿婆已可以做些晒谷子、烧饭等农活和家务活。

“以前脖子上长了瘤子那么大,很难看,我都不敢拍照。晚上睡觉也只能侧着才能呼吸好点。”听说单医生要回上海了,老人指着记者手里的相机,拉着孙女,提出想和单医生一起照个相。“上次瘤子切掉后,我到县城第一次拍了照。”这是她人生中第二张珍贵的照片,她的笑容如此灿烂……

休息天,他们依然忙碌

当地每周的星期天是赶集的日子。乡民从家中拿出各种特产来到集市进行买卖或互换。8月14日,医疗队和医院其他医务人员一早出发来到70公里外的惠民镇景迈村义诊。景迈村是以傣族为主,汉族、佤族、哈尼族等兼有的少数民族村寨。“这里老人白内障、慢性病比较多。寨子里没有卫生室,到镇上要半个多小时,到县城更远,看病非常不便。”村委副书记方云新介绍说。

得知有上海奉贤专家来义诊,村里和附近的村民放下赶集,一大早就赶来村委会等候。31岁的布朗族姑娘说:“我叫安调,我的肚子经常疼,想请专家看看。”“我叫哎顺,以前从牛背上摔下来磕到头,一直头痛。下山去医院太远,从没看过。”12岁的布朗族男孩挤进了人群,黝黑的脸上闪烁着一双大眼睛,迫切地看着上海来的专家。12:30村民还在陆续赶来,原定的上午义诊时间一延再延,等看完100多位村民已是下午1点多钟,队员们虽饥肠辘辘,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奉贤医生值得我们学习”

当地医院护理部负责人和熙凤对记者说:“我们护理部的护士都很心疼蒋群花护士长。这里的气候炎热、饮食酸辣,她一直胃疼,睡眠也不好,但仍旧坚持工作。”7月20日下午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下子送来了20多名伤员。各科室全力抢救,蒋护士长胃疼需按时吃饭,但她什么都顾不上,一直抢救到半夜十一点钟。“蒋老师的手机微信上都常备护理公开课,由于地域不同病谱不同,她经常去医院图书馆查资料”。为更好开展工作,蒋群花学习拉祜族的语言文化,如今已能够简单与当地病患交流。

随访当日,刚睡下不久的单主任又被叫起,抢救一位右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刀伤破裂出血的急诊病人。第二天一早,彻夜不休的他又加入了到赴景迈村义诊的志愿者队伍中。

就在慰问组返沪途中,再次获知医疗队为一位无法负担治疗费而欲放弃治疗的重患集体捐款2000元。在医疗队的感召下,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也积极加入了捐款的队伍中……记者从队员那儿了解到,当地因无力负担治疗费而放弃治疗的病人有很多,队员们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澜沧当地有一个风俗,当人去世后,就会放一声爆竹,指引回家的路途。队员们希望通过医疗扶助和其他更多的援助能够使这里的爆竹声越来越少。

记者手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一个景色秀美的地方,淳朴的民风,医患间的友善,以及对远道而来客人的热情,都令记者怦然心动。但更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当地虽然收到了一些捐赠的先进医疗仪器,但是会使用的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却十分缺乏,当地尚没有血站,手术时就没有备血,需要时刻注意出血量等等。这些医疗手段和技能的匮乏都很难令我们想象。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扶助工作更加“精准”。我们要做的并非简单的治疗或者捐赠,更要担负起完善医疗制度、培训专业技能等长远性的工作,奉贤援滇医疗队的到来就更具现实意义。“授人以渔”,打造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才是大气谦和和勇于奉献的“奉贤精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