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心脏无小事 预知心脏骤停你需要注意这些

急救技巧

急救技巧

心肺复苏流程图解

1、心脏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中下段(双乳头连线的中点),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频率:100-120/分。深度至少5-6厘米。掌根不要离开胸壁,放松要充分,30次为一组。

2、抢救者左手捏住患者鼻翼,右手扶下颌部,使患者抬颌张口,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封住患者的口唇外部,尽可能多的将气体吹入患者胸腔,吹气速度>1秒,基本与自主呼吸差不多。连续吹气2次后,再次行心脏按压。

2、抢救者左手捏住患者鼻翼,右手扶下颌部,使患者抬颌张口,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封住患者的口唇外部,尽可能多的将气体吹入患者胸腔,吹气速度>1秒,基本与自主呼吸差不多。连续吹气2次后,再次行心脏按压。

4、需要强调的是急救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心脏按压中断的时间,每次按压需要使胸廓充分回弹,非专业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可以省略判断和人工呼吸的步骤。病例回放

生死时速!

小伙运动后心脏骤停 院内外环环相扣的规范急救让生命延续

19岁的小陈上体育课进行引体向上锻炼时,突然摔倒在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无自主呼吸及心跳,且双手握拳,口吐白沫,体育老师、同学立即就地心肺复苏并拨打120。

万幸的是,学校距离我院新城分院车程不到10分钟,加上发病时体育老师正确的心肺复苏,为他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后,予以患者电除颤治疗,小陈恢复自主心跳。抵达抢救室后,小陈仍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我院急诊科团队立即予以气管插管及多种抢救药物应用,同时,紧急发出会诊请求,联合心内科、ICU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为患者进行诊治。后收入ICU进一步治疗。

在转入ICU后小陈仍处于持续昏迷状态,ICU团队为患者制定了综合详尽的治疗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下,24小时后,在鬼门关转了一大圈的小陈终于恢复了意识,于第三日撤掉呼吸机,第四日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关注可瞬间威胁安全的问题——心脏骤停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人体维系生命最关键的器官。因此,心脏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可瞬间威胁安全的问题——心脏骤停。

人们在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的发生尤为重要,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心跳骤停何时发生,但这三处地方疼痛存在心脏骤停风险:即胸痛、腹痛、头痛。

1、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就包括了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这一疾病症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被忽视,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3、剧烈的头痛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3秒钟之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至20秒钟后,人就会意识丧失:30至45秒钟后,瞳孔就会散大;1分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心脏骤停,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已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4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昏迷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帮助患者抓住4~6分钟时间窗,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心脏骤停原因是什么 四大方法教你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心脏量减少、冠脉血流量、心率、气道阻塞、心力衰竭等因素都可引起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心源性(原发性)和非心源性(继发性)。具体如下:

1、心脏病: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2、事故:电气伤害,严重创伤,溺水和窒息。

3、麻醉手术中的意外。

4、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酸中毒,低钾血症,严重的可以促进心脏骤停。

5、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灭虫宁药物中毒可引起心脏骤停。应该如何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呢?

1、心跳骤停和心源性猝死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非常低。正确及时的心肺复苏非常重要。

2、加强环境因素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监测遗传因素,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暴食、剧烈运动、情绪猝死的诱因。

3、熟悉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识别,以下情况易发生心脏骤停: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历史。冠心病患者有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史。

4、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幸存者的预防,对复发的预防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无效,则新开发的手术治疗或植入抗心动过速、室颤性装置可以考虑。

心血管慢性疾病可防可治,自主能动性很强,一定要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