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
正常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体热的产生和散热系统的调节来维持机体的体表温度。由于各种疾病的原因使产热和散热失去动态平衡,体温升高就称为发热。
在安静状态下的体温上升值超过正常值的0.1℃或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称之为体温过高,体温超过39℃为高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高热期间患者的代谢率(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就增加7%)和氧消耗量增加,容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
正常体温
低热(37.5—37.9℃):无需特殊处理,可仅引用温水,开窗通风。
中等热(38.0—38.9℃):通常情况下未必需要用到物理或化学降温,需适当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
高热(39.0—40.9℃):需物理或化学降温,加强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注意观察神志,高于40℃必须保护中枢系统。
超高热(41℃以上):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肛温持续超过41℃,可造成永久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小时即可出现休克及严重并发症,随时有死亡可能。
物理降温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使体温下降,是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降温的方法
1.冷湿敷降温法
适用于一般发热,体温在38.0~39.0℃左右。
用法:将毛巾折好,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泡,稍拧干,敷额头。最好两条毛巾交替使用,每隔3~5分钟更换一次,时间15~20分钟。还可以同时在腋下、颈部、大腿根部使用。
2.冰袋或冰囊降温法
适用于体温在39℃以上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
持续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中间间隔1小时。
观察指标: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
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冻伤;
心前区—心率减慢;
腹部—腹部腹泻;
足底—冠状动脉收缩。
3.冰帽、冰枕降温
应用于脑损伤、脑水肿的患者。
目的: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观察要点:肛温33℃,不低于30℃,以防止心室纤颤。
预防措施:防止冻伤、双耳塞棉球、双眼覆盖凡士林纱布。
4.酒精、温水擦浴法
应用于高热患者,体温>39.0℃。
酒精浓度:约30%左右。
温度:水温38~40℃;酒精41~43℃ 。
配制方法:75%酒精80ml加50℃左右的温水120ml配制成浓度为30%,水温计测得41~42℃,酒精温度一般比患者体温高2~3℃。
降温的注意事项
部位: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伤病人;3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酒精擦浴,易造成虚脱。
擦拭方法:以离心方向擦拭四肢及背部。
擦拭顺序: 上肢:颈外侧→上肢外侧→手背侧胸→腋窝→上肢内侧→手掌;腰背部:病人侧卧,擦拭3分钟;下肢:髂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侧→内踝;股下→腘窝→足跟。
时机选择
1.寒战期——禁止降温(给予保暖);
2.持续高热期——行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不仅要注重效果,整个过程应贯穿安全、舒适。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
作者:神经内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