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罗志华
“一手握拳,找到肚脐上面1厘米的地方,快速用力挤压,就能帮助误吞异物的小朋友恢复呼吸。”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打造的“梦想医学院”里,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继翠正在教孩子们演练遇到食物堵塞呼吸道时如何急救。
沉浸体验,寓教于乐
位于地铁12号线顾戴路站的“梦想医学院”,是我国首个儿童医学体验馆,2018年8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梦想医学院”首创“沉浸式医学体验”实体空间,将安全教育及儿童医学科普课程整合,馆内设置门诊、手术、病房等多个仿真环境模块,让孩子通过角色构建、情景模拟、游戏体验等方式,学习健康知识、缓解就医恐惧,对医学产生更多兴趣。
一次完整的体验活动历时2小时,由专业医务社工进行小组引导,同时又有专业医护人员及社会爱心人士组成“梦想医学院”志愿者团队,在孩子们游戏体验时进行讲解与引导。例如,“小小专家门诊”里,小朋友们能接触到听诊器、压舌板等实物器材,还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各类模拟医学标本。同时,志愿者会在一旁为孩子们讲解各类器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放射体验区”中,放有高仿真的B超、X光检测仪以及CT-磁共振检测仪,让孩子们尽可能感受真实的医疗环境。更有意思的是“社工姐姐一杯茶的时间”,这是一个家长小组课堂,孩子们在馆内学习医疗游戏的同时,在外等候的家长将在儿科医院专业医务社工的组织下开展“家长小组”,在分享交流中收获经验与情感支持,形成孩子健康照护的正确应对姿态。
消除误区,增进交流
今年8岁的小乐,对人体骨骼有异常的害怕情绪,妈妈时常说:“如果你不听话,今晚就去骨科病房住一晚。”以此吓唬他,约束他的行为。有一次,学校组织来到“梦想医学院”体验,小乐进馆后,又害怕又生气,哭闹得很大声。在医务社工的耐心引导下,他才同意戴上眼罩来体验馆内的医疗游戏。然而慢慢地,他听到馆内对医疗器械的解说,好奇心让他开始尝试睁开一只眼睛行动。而在看了显微镜之后,他瞬间被血标本细胞吸引。门诊游戏中,他又对药品区产生兴趣。最后,他勇敢摘下眼罩,在馆内体验了放射治疗模拟和手术模拟,并且记下整套阑尾炎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后来,医务社工把小乐的行为反馈给他妈妈,让家长认识并反思自己的不当言行,母子终于敞开心扉,交流和解。
10岁的小杰是“医二代”,他的爸爸是医生,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忙到没有时间跟孩子互动,因此,父子俩有一些交流上的隔阂。小杰的妈妈了解到“梦想医学院”之后,特地带孩子参加体验活动,希望孩子能理解爸爸的工作。在2小时的体验过程中,小杰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时提问,并认真听着导览老师对医学知识的讲解,还自动担任起小小助教的角色。后来在分享体会时,小杰说:“我为我爸爸是医生而感到自豪!长大后,我也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好医生!”这让小杰的爸爸妈妈热泪盈眶。
健康科普,从小抓起
儿科医院希望通过“梦想医学院”这一平台提升儿童在自我健康管理、自我保护方面的自主权利意识,以“疾病感知”刺激“医学认知”,最终内化成“健康觉知”,深入探索儿童自我健康管理模式。该院还与上海儿童医学博物馆合作,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馆一品”儿童医学科普课程。同时,借助互联网打造线上“梦想医学院”,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不仅引入国内外先进儿童生命教育理念,也让边远地区及病房孩子能实时了解生命教育及安全教育知识。该院将打造流动的儿科医学体验馆,把科普知识、医学文化和有趣的医学职业体验内容送到社区、送进校园、送入场馆,进而向全市推广,最终建立一整套儿科医学科普健康教育的传递模型,宣传儿童健康教育和预防理念。而这,正与《健康上海行动》契合。
《健康上海行动》明确,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健康上海建设的认识,培育全社会的健康文化,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推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提出,至2022年,培育20个左右辐射长三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科普品牌,推出一批“健康上海”建设示范、优秀案例;至 2030年,再培育形成一批健康科普品牌和健康促进示范案例。未来,像“梦想医学院”这样的创新健康科普品牌将越来越多,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为不同人群埋下“健康的种子”,期待绿荫成林,繁花似锦。
通讯员 宋琼芳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打造中国首个儿童医学体验馆,教小朋友学会自我保健,担负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希望让科普工作真正成为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的强大武器!多年来,医院将人文和艺术融入到科学严肃的科普工作,做有温度、孩子喜爱的儿童科普文化。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