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虽然在应用过程容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但是在临床试验研究当中大约有3%左右可以在干扰素应用前提下,实现彻底阴转,即表面抗原阴转。
标志物阴转并不绝对,抗乙肝,要找肝炎活动依据
前期我们强调过,彻底治愈乙肝的本质还不完全指乙肝表面抗原阴转,所以无论是正在或想要抗病毒治疗的大三阳、小三阳,应以改善肝功能,症状逐渐在药物控制下获得改善,然后才是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
一般而言,抗病毒治疗后一年内若表面抗原未阴转,日后想要实现该项阴转几率也会减小。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应当密切留意在应用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后,乙肝表面抗原变化情况,若该项逐渐降低,则是良好表现,总体阴转约为3%。
通常我们以肝功能是否异常,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是并不绝对化。国内尚未发现一味中药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原则上人体全身都有细菌,但是我们不会刻意用药去治疗;同理可证,对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无症状乙肝小三阳即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暂缓治疗,但需要定期检测指标变化。
特别是年龄小在母婴垂直传播感染,长大之后病毒突破免疫耐受几率也会越高,这部分人较为特殊,虽然成年后肝功能基本正常,谨慎起见要监测甲胎蛋白、肝硬度甚至肝活检。人感染乙肝后发作时间也不同,即从一名无症状乙肝发展为有症状乙肝患者,从时间周期都是不一样的。
当然,特别是母婴垂直传播感染途径,想要预防乙肝发作难度较大,一些人为五年、十年、甚至十年之后发作,还有一些也许终身不发病处于长期健康带毒状态。因此,有的人比如父母有肝癌家族病史,自己又是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虽然身体的病毒DNA并不高,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也有一些例子证明他们已经有肝纤维化、肝硬化倾向。
对非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没有那么复杂,做好密切监测指标,通常临床医生医3-6个月作为周期查肝功能、B超。原则上复查都是为了及时找到肝炎依据,然后及时进行保肝、抗病毒治疗。比如,肝功能基本正常,但是B超却有肝脏增粗,脾脏增大,这些都是肝炎活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