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浙江一农民盖猪圈,上山开采石料,结果一镐下去刨出107件国宝

导读:在浙江省临海城西的括苍镇,有一座小山丘名叫王庄山。与周围其它山丘不同,王庄山上石块特别多,所以山脚下的张家渡村经常

导读:

在浙江省临海城西的括苍镇,有一座小山丘名叫王庄山。与周围其它山丘不同,王庄山上石块特别多,所以山脚下的张家渡村经常有村民上山采石,用来建房和修路。

1956年冬天,张家渡村的一位村民,趁着农闲,打算在家里盖一个猪圈,就扛着铁锨、镐头上了王庄山采石。在半山腰,这位村民发现了一处乱石堆,不仅石头特别多,而且上面还有一些花纹,非常好看。

不过他并没有当回事,仍然抡起镐头开始砸石头。伴随着“当”的一声巨响,在碎石下的泥土中,竟然出现了一块黄澄澄的金子。村民见状立刻将它挖了出来,擦掉泥土之后,竟然是一件造型精美的金首饰,上面还镶嵌着不知名的宝石。

高兴过后,村民猜想石头下也许还有金子,于是就继续挖了起来。不出所料,在一个土坑中,他又挖出了十几件金器和玉器。不久后,王庄山挖出金子的消息在张家渡村不胫而走,村中男女老少纷纷赶到山上挖宝。

众人将山腰的乱石堆都挖开后,才发现下面是一座古代墓葬,之前村民挖出金银玉器的地方,正是古墓的一角。这座古墓虽然规模不大,但墓室中除了两口腐烂的棺材外,还陪葬了大量的金银玉器。这些淤泥中的金器散发着闪闪的亮光,刺激着每一位村民的神经。在短暂的安静过后,众人将墓中的随葬品哄抢一空,到底有多少件文物出土,没人知道,至今仍是个谜。

第二天,临海有古墓被哄抢的消息就传到了县里,文物部门得知消息后,立刻派遣考古队赶到了张家渡村。经过对现场墓葬的勘探和清理,考古队认定这是一座明朝时期官员的墓葬,而且品级不低,因为在山下他们发现了石人、石马等石像生。

康熙年间的《临海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右副都御史、巡抚王士琦墓在临海县西30里王庄山上,据此考古队判断这座墓的主人应该就是王士琦。虽然确定了墓主人,但还有一个疑问困扰着考古专家,据史料记载,王士琦是明朝著名的清官,死后因为没钱买棺材,只能裹着一张草席下葬。“殁之日,帑无长物,旅榇萧然,祀乡贤祠。”

可从村民口中,考古专家得知,这座墓中不仅随葬品众多,而且都是精美的金银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王士琦沽名钓誉,名为清官实则背后贪腐?为了弄清这一切,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终于发现了背后的原因。

史载,王士琦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王宗沐。相传他在广西任职期间,忽然梦到上天将宋朝大学士韩琦赐予自己,梦醒之后,恰好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所以他就取韩琦的“琦”,给这个儿子取名“士琦”,希望将来儿子也可以像韩琦一样成为国家栋梁。

万历十一年(1583年),32岁的王士琦高中进士,历任兵部郎中、福州知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等职。因为熟知兵事,参加了万历三大征中的播州平叛、援朝抗倭战争,都立有大功,特别是播州平叛中,曾单骑前往招抚杨应龙,事后因功升任四川按察副使。

1616年,王士琦被派往北部重镇大同,担任巡抚,在此期间,他严守边界,采取刚柔并济的做法,保障了边境的数年太平。万历四十六年(1618),因病在山西任上去世,被运回老家安葬。

《明熹宗实录》记载,几年之后,天启皇帝即位,得知屡立大功的王士琦为官清廉,只能裹草席下葬,立刻下旨赐“御葬”,并着礼部商讨重修墓葬,礼部经过复议,认为王士琦功大过小,所以提高了墓葬的规格,并在墓前修建了一座石牌坊,上书“天恩赐地”。而赐“御葬”也解释了王士琦墓中大量金银器的来历。

为了追回被哄抢的文物,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好在50年代民风淳朴,大部分人都将手中的文物上交给了工作组,经过最后清点,金银玉器一共有107件。

1995年,经过国家文物局5位专家的鉴定,107件文物都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特别是束发金冠、金扒耳、金带板等22件文物,还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它们都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是著名的镇馆之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