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李广难封,不是因为诱杀羌人,也并非霸陵醉尉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出身将门,善骑射,历任七郡太守,少时从军,先是随周亚夫平吴楚之乱,后数次任边郡太守抗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出身将门,善骑射,历任七郡太守,少时从军,先是随周亚夫平吴楚之乱,后数次任边郡太守抗击匈奴。汉文帝更是对李广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如此功名赫赫却难以封侯,不知引得多少人扼腕叹息。而李广难封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李广历仕三朝,参与过数次大战。吴楚之乱中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在边郡也曾抗击匈奴,转任多个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称其为“飞将军”。而这些战争也使得不少人声名鹊起,甚至位列侯爵,但在这几次战争中卓有功绩的李广为何却难以封侯呢?

汉初,刘邦为稳定统治实行郡国并行制,造成了诸侯王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即位后,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汉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同时还派人前往齐、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就在各诸侯国心怀不轨打算图谋天下的关口,加强朝廷对各诸侯国的威慑力,让各诸侯国不敢轻举妄动,使的削藩能够进行下去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梁国的立场就显得举足轻重。梁国是拥有四十余城的大国,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梁王刘武更是汉景帝刘启同母弟。为了使刘武能够站在朝廷一侧,汉景帝可谓用尽心机,史记有载:上与梁王宴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以皇位诱使梁王为朝廷出力,当真是是卓有成效。七国之乱时,汉景帝与梁孝王结成兄弟之盟,梁孝王坐镇梁国首都睢阳,拖住了吴楚联军的进攻,为周亚夫打败吴楚联军提供了有效的辅助。

但“唯名与器,不可授人”,皇位只是诱使梁王为朝廷出力的肥美诱饵罢了。七国之乱后,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梁王自然显得无足轻重,皇位自然也成了笑话。相反,梁国身为吴楚之后最大的诸侯国,成为了中央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而梁王竟也不知收敛,认为其有功于国,竟还做着他皇长弟的美梦。居功自傲,目无法制,而且逾越了礼制,出行行天子礼。甚至行为越来越放纵,暗杀了朝廷之中反对立他为储的大臣。事发后梁王只能负荆请罪于汉景帝前,景帝念及兄弟之情饶他一命,之后梁王回到封地,做个闲散王爷,再也无心争储。

而“李广难封”便是因为梁王与皇帝的纠纷,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梁王因其功授给他将军印,因而还师后,皇帝没有给予他封赏。

史记载: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身为朝廷之臣却接受诸侯之职,这可是大忌,尤其是梁王与皇帝因皇位起了龌龊之时,偏偏李广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低的人。于是接受了梁王将军印的他,注定会因为失去帝心而在景帝一朝不会身居高位,封侯一事自然显得遥遥无期。果然,李广数任边郡太守,多次立功却不见景帝有所表示。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李广从边郡调回出任卫尉,从此长时间远离战场,自然谈不上觅封侯之功了。之后李广在马邑之战、雁门和就任右北平太守之时都因汉室尚未准备好与匈奴全面开战而未立大功。

直到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但这时候李广早已老迈,身体和精力早已大不如前,且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当世良将,李广自然显得可有可无。因而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都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而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如果让李广与单于对阵,恐怕不能俘获单于,所以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领命率偏军走其他路寻找单于庭,迷途失期,最终拔刀自尽。

卓有战功的良将一生征战沙场却因政治斗争而未得封侯,最终自刎于征途,当真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