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明代太子的属官,有什么官制?

在古代,皇储作为封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需要对其进行精心培养和教导为了教育和辅佐太子,实现皇权的平稳传承封建君主依据现实需

在古代,皇储作为封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需要对其进行精心培养和教导为了教育和辅佐太子,实现皇权的平稳传承封建君主依据现实需要,以太子为核心,设置了一系列的职官,由这些官职及其人员组成的官僚集团就被称为东宫官,这一制度就是东宫官制。明代东宫官制在承袭前代基本设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在明代全面加强君主专制的时代背景下,东宫的职官设置继承了自唐末五代以来弱化东宫权势的趋势,通过职官兼领等形式,将东宫官僚系统纳入朝廷统一的官僚体系之中,对皇太子寓防范培养之中。

明朝初年,太祖虽然已经册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专门负责教辅太子的东宫官制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先建立了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大本堂成为明初进行皇储教育的机构,四方名儒是为东宫师傅,才俊之士则相当于太子伴读、宾客等职,这是明代东宫官制的雏形。洪武十五年(138年),太子的讲学之处移到文华殿,并设置专职辅导太子的东宫官文华殿大学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六月,朝廷重新更定正旦、冬至等重大节日的朝贺仪式,东宫朝仪也在更定之列。后来东宫官职的设置逐渐完备,并从翰林院中选择优秀人才充任伴读和教辅官员。有明一代,除东宫六傅外,东宫教辅机构共有四个,即: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各衙门各有印信,皆为东宫官职。

东宫六傅

东宫六傅是辅导太子的主要官职,由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三师”)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三少”)组成。其中,三师官秩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三少官秩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此外还有太子宾客,官秩正三品,“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过失。”以上这些虽然都是东宫大臣,但是既无固定人数,也不专门授予某人。詹事府

东宫六傅基本与东宫教辅无涉,于是詹事府就担负起辅导东宫的实际责任。詹事本为古官名,秦朝始设,汉朝因之,掌管皇后、太子家中之事,后世保留詹事作为东宫官属之长。明朝建立后,随着东宫制度的逐渐完善,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因为官职牵连而没有统率,开始设置詹事院。洪武二十五年,又将詹事院改为詹事府。明朝初年,詹事府的衙署位置在外城。至英宗年间,北京詹事府修建完成位置在皇城东玉河岸上。”宪宗时期,因为左右春坊、司经局等官署在宫内。

各衙门之间的文书往来传递不便,于是一同寄署于詹事府办公。詹事府长官为詹事,官秩正三品,总领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的各项事务,并设少詹事一人,辅助事。另外还设有府丞二人,掌管危事府的往来文书主一人负责文书的勾校检验;录事二人,轴佐主薄工作:通事舍人二员掌管太子朝见、告辞拜见等礼仪和传令慰问的事务,凡是朝廷大臣向太子朝贺、进笺、进春、进历等事,都由通事舍人引导进入并奉举案盘。凡是进入东宫侍奉太子的詹事、少詹事等官员,都与左右春坊、司经局、翰林官轮流入值,为太子进讲《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籍讲读完成后,再向太子陈说朝廷处理军政大事和安抚告藩国的恩义由于明代实行南北两京制,在南京仍设事府,只是职员更为简略,仅设主薄厅,有主薄一人。

左、右春坊与司经局

左、右春坊原本以文华殿东西两为署,司经局的位置在东宫左边,后来因为地处宫禁要地,在宪宗朝与詹事府合署一处。左春坊设置大学士、左子、左德各一人,左中允、左赞善、左司直郎各两人,左清纪郎一人,左司谏二人右春坊职员设置亦如左春坊,只改左为右,左、右春坊犹如先朝之馆阁,春坊大学士的职责是“掌太子上奏请、下启笺及讲读之事,皆审慎而监省之。”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各自奉守职务而相从,凡是太子监国、抚军、外出巡特,以及朝会出入,回复书函签章,必须要由他们审查签署而移交给詹事,各种祥瑞和灾祸也要上报。各种内外政务可以作为规谏鉴戒的,要依据事情而晓谕太子。有伶人、仆御要改变新乐、导引逢迎不符合礼仪规定的,就要陈述古义、申明典制,纠正并请求斥逐他们。司直郎、清纪郎“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文华讲学完成后,众臣退去,如果有大臣单独留下向太子奏事或者私下谒见的,便共同纠劾他。司谏“掌箴诲鉴戒,以拾遗补过”凡是向太子通报事情,司谏与司直郎、清纪郎执笔记录旨意,并且规劝正那些错误不妥之处。

司经局位置与东宫毗邻,后与詹事府合署一处。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命定东宫司经局官制…诏自洗马而下官秩依唐制,其禄则从本朝”参考唐朝东宫制度,厘定司经局官制,设洗马一人,校书、正字各两员洗马掌管图书的

收集、编辑、刊刻、进呈、收藏等事务,图书要设定正本、副本、贮本以预备进奉阅览。凡是有进献东宫的图书册籍,由洗马接收井贮藏校书、正字负责书籍的增写装潢,指出书中的错误,调和其声韵,并辅助洗马的工作。

除此之外,内阁和翰林院在太子的教辅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阁在“东宫出阁讲读,则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业冠、婚,则充宾赞及纳征等使”内阁在选择讲读、侍班等东宫讲读人员时,要从翰林院、事府以及坊、局官中选择,詹事府和坊、局官依据其官职高低,必带翰林院衔,“东驾宫僚,固不可缺,然必本院兼之,而后不失祖宗之制”。结语

明朝在皇储培养上,构建了一套以事府为核心,由内阁和翰林院共同负责的储君培育机构。这些东宫官僚马太子相处日久,自然成为储君的心腹师友,由此也构成了东宫外围的臣僚集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