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古墓出土2600多年前的文物,推断出事实,张骞培育黑米是误传

在陕西汉中地区,有个驰名中外的特产,即洋县黑米,还有着“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而且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洋县黑米是西汉张骞

在陕西汉中地区,有个驰名中外的特产,即洋县黑米,还有着“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而且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洋县黑米是西汉张骞培养出来的,究竟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呢?如果您也想知道历史的真相,那就让小编来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0年6月,洋县范坝村的村民在清理农田水渠时,意外挖出来了几件怪异的青铜壶,以及一些陶器,村民们感觉这是古代的文物,便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博物馆。第二天,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赶到范坝村,对发现的青铜器进行鉴定,确定为春秋时期的文物,接着又在几位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发现青铜器的农田,并随之展开了初步的发掘和清理。

专家们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一处春秋平王姬宜臼时期的墓葬,虽然规格不大,但仍旧出土了一些玉器。除此之外,专家们在墓穴底层的淤泥中,还发现了很多炭黑色的小颗粒,因为已经碳化,所以一时间也难以辨别是什么物质,不过专家们却预感这些小颗粒“有名堂”。

于是,专家们找来一个滤网,然后将密密麻麻的小颗粒从淤泥中过滤出来,最后经过打包密封,将其带回博物馆进行科学的化验。几天之后,专家们根据化验结果得知,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黑色小颗粒竟是洋县的特产——黑米,而且还检测出了这些黑米的年代,距今约2600多年。因此,专家都纳闷了,根据当地的历史传说,黑米应该是西汉张骞培育成功的才对呀?

据史料记载,张骞就是陕西汉中人,他在青年时期用功读书,以求将来能大展宏图。有一天中午,张骞在读书的时候打了个瞌睡,结果梦到了文曲星下凡,并且还告诉张骞,说等他发现黑米之时,就是他发迹之日的开端。不知过了多久,张骞突然从梦中惊醒,然后接着继续读书,不过他在读书之余,便开始到田间地头寻找黑米。

几年后的一天,张骞在田间背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株十分高挺的稻禾,于是他走过去将稻禾掰开,结果发现这竟然就是他苦心寻找多年的黑米,而且吃起来也异常美味。后来,张骞开始教村民们培育黑米,而他自己也步入仕途,最终成就了西汉丝绸之路的伟业。

如今,专家们发现了2600多年前的黑米,很显然就说明了在张骞出生在(前164年―前114年,距今约2200年)之前,洋县就已经开始种植黑米了。不仅如此,专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还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汉中地区就在植黑米,如“诞降嘉种,维秬维柸,维糜维芑。恒之柜柸,是获是苗”(《诗经·大雅·生民》),其中“秬“和”柸”就是黑米的前身。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有张骞培育黑米的传说呢?

小编推测,原因或许就在于黑米的价值太高,因为《洋县志》记载,“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乃贡米也”,所以人们就要为黑米找个重量级的“代言人”,而最后选来选去除了张骞之外就别无可选,毕竟张骞出生在这里,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还是汉代儿女的骄傲。不管怎么说,张骞虽然没有培育洋县黑米,但他对洋县黑米的推广却是有功劳的。

由此可见,即便是口口相传了千百年的故事,有时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而要探寻历史的真相,那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考古发现了。另外,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学习历史也不能不去了解考古发现,毕竟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历史的学习事半功倍。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