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此文物出土40年依旧无法复制,工艺手段成迷,底座暗藏玄机

众所周知,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除了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和先进的工艺外,还给我们留

众所周知,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除了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和先进的工艺外,还给我们留下了琳琅满目的古董文物。但由于一些古董文物太过珍贵,一旦暴露便会受到破坏,所以很多博物馆都对其进行了仿制。也就是说,大家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古董文物,有些是仿制品。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件文物,因为工艺过于复杂,即便以今天的技术也难以仿制。那这件文物叫什么名字呢?答案就是曾侯乙建鼓底座。

提到曾侯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他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人称“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而且还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除了编钟之外,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建鼓底座也是一件罕见的文物。

1978年,随着曾侯乙墓的出土,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加入到了发掘工作中。而在考古人员清理主墓室编钟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旁边还有一个腐烂的大鼓和神奇的底座支架。通过翻阅古籍,考古人员得知此物名为“建鼓”。那什么是“建鼓”呢?据史书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

这件建鼓底座高50cm,直径80cm,由8对大龙和许多小龙纠结盘绕而成。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着数条小龙,龙身上还镶嵌着绿松石。龙头别着龙身、龙身别着龙尾,龙尾又别着龙头。它们纠结盘绕,向上攀爬。看起来既纷繁变幻,又舒展开朗,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

据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介绍,这件底座采用传统的铸法制作,但并非一次完成,而是分段铸造,最后再焊接起来。因为底座上粗壮的龙身绕来绕去,不像其他纹饰那般细小,所以分制之后焊接也非常有难度,最后的成形十分不易。一些专家认为该器把龙饰发挥到了极致,冶金专家则认为此物代表了战国青铜铸造艺术的巅峰水平。因此它也成为世博会上露面的八件国宝之一。

在曾侯乙建鼓底座面世后,有关专家就建议复制个仿品放在博物馆,以免文物遭到破坏。但由于工艺过于复杂,即便以今天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彻底复制。一些实力较强的文物仿制单位也不是没进行过尝试,但一拿出来就漏了馅,所以该物至今没有仿制品,工艺手段仍旧是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