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同样是强国,齐国在联盟策略的连连失误,最终败给了秦国

在战国前期,经过齐威王卓有成效的改革后,齐国变得强大起来。此时与齐国实力相当的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实力变得强大后,便开

在战国前期,经过齐威王卓有成效的改革后,齐国变得强大起来。此时与齐国实力相当的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综合实力变得强大后,便开始了挺进中原的的扩张计划。由于两国实力上不分伯仲,于是这两个国家便采取了几乎一致的作战策略:拉拢别的国家,对抗强敌。在齐国与秦国较量的同时,其余的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合纵连横的局面。他们要么是联合秦国攻打齐国,要么是联合齐国攻打秦国。在实力至上的混战时代,齐秦两国哪国能够在联盟策略上更高明,哪国便最有可能成为天下之主。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齐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在联盟策略策略上的失误。

合纵反秦与攻占燕国

战国前期的霸主魏国跌落神坛以后,在受到齐、秦、赵的包围式夹击时,采用了惠施的建议“变相折节而朝齐”,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摆脱魏国的困境。然而这个策略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了。因此,魏惠王迫于无奈之下听取了张仪的策略“以魏合于秦、韩以攻齐、楚”。其实张仪这一策略的最大受益者是秦国,他想通过这个策略达到“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的目的。

这个策略齐国最先反对,“以张子之强,有秦、韩之重,齐王恶之”,由此可见齐王的态度是极其不情愿的,因为这个策略对齐、楚的威胁最大。而且对别的国家也没有好处,例如燕、赵、韩等国家。所以在齐国积极支持公孙衍的合纵策略时,各国也共同参与到反对张仪的连横策略的队伍中来。于是,张仪被罢相驱回秦国,六国形成了合纵反秦的局面。

齐国虽然积极参与了这次合纵反秦的计划,但是由于一向以强国自居,齐国不愿意让合纵的约定限制自己,于是一直在开展向外扩张的计划。在合纵各国开展攻打秦国的计划时,齐国暗地里盯上了处于内乱的燕国。

由于长时间处于内乱,人民苦不堪言,对和平的生活极度向往,因此齐军在燕国人民的欢迎之下,不费吹灰之力便攻进了燕国。但是接管燕国之后,齐军未能满足燕国人民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对燕国人民很残忍,于是燕国人民奋起反抗。齐军最终被赶出燕国。齐王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本来可以轻易接管燕国,但由于他们无视人民的愿望,最终还是丧失了既得利益。

不仅如此,齐国经此一役,还给自己多树一敌。这时期的齐国在许多联盟策略都未能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例如没有想方设法利用联盟策略削弱劲敌秦国的实力,又如没有联合其余五国攻打秦国。但是它的敌对国秦国不仅没有犯这样的错误,而且还积极采取行动扩张自己的势力。秦国打破了五国的合纵计划,把巴蜀地区纳入麾下,利用齐国攻打燕国之际攻打三晋,降伏韩魏。在此次行动的过程中,秦国不仅扩大了疆域,而且还把与国都争取到了。此时期的齐国,联盟策略失误之处颇多:合纵攻秦计划并未实施;虽然成功接管燕国,但是最终还是失去了;只有在中联三晋和楚国的这件事情上做的最为明智。在这一时期的角逐中,齐国的一系列联盟策略与秦国相比,属于惨败的一方。也正由于这个原因,齐国的实力减弱,秦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联楚抗秦计划的破产

秦国在不断的扩张中,实力变得更加强大,在兼并巴蜀之地以后,想要联合韩国和魏国进攻楚国,这就对齐国和楚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于是,齐国和楚国便联合起来进攻韩国,韩国是秦的与国,秦国在出兵救下韩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齐楚联军的攻击而受到损失。秦国意识到了齐楚联军的强大,便使用计谋离间了两国的关系,再加上楚怀王贪图秦国许诺的土地,所以齐楚联盟遭到破坏,秦国拆散两国联盟的目的最终达成。

联盟解散后,楚怀王讨要秦国许诺之地。由于秦国拒不承认之前的说法,楚怀王因受到戏弄而大怒伐秦,但是却大败了。此时的齐国在联合宋军攻魏,最后被击败了。楚怀王被戏弄后不甘,发动了第二次伐秦,一直处于下风,而齐国由于先前楚国背叛盟约见死不救。齐楚联军结盟的时候,即使是强大的秦国,也会受到损伤,可见联合力量之强大。而齐楚两国分开攻秦的时候却损失惨重。这说明两国合则两利,离则两败俱伤。但是反观齐宣王的做法,不免过于目光短浅,一叶障目。他不仅没有看到齐楚联盟的必要性,甚至还与秦国一起孤立楚国,甚至在楚国遭遇危难之际仍然没有施以援手。这时齐楚两国都受到重创。相反地,秦国却坐收渔翁之利,占领了楚国的大片土地。本来强强联合的两国攻秦势如破竹,但是两国却因为怨恨弃联盟于不顾,造成了无法联盟、损失惨重的局面。

联合韩魏伐楚五年

齐国韩魏两国联合起来伐楚长达五年之久,《史记》中是这么记载的:“齐韩魏为楚负其纵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楚国无奈之下,以太子在秦国做人质的条件,获得了秦国的帮助。于是,“三国引兵去”。之后由于楚国太子因为与秦国大夫产生矛盾将其杀死,潜逃回国后,秦楚两国盟约关系终结。齐、韩、魏三国得到消息后,便大举进攻楚国,并且楚军节节败退。

齐国在联合攻击楚国的过程中,虽然大获全胜,但是细究起来对齐国并没有产生有利之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楚国与齐国相距甚远,攻打楚国并不能使齐国得到楚国的任何土地。相反地还方便了秦韩两国对楚国进行兼并、侵占;第二,两国距离遥远,长期的征战消耗了齐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齐国出现实力下降,国家受损,军民皆疲惫的局面;第三,齐国对楚国长达五年的进攻使得敌国秦国有机可趁,有利可图,并能养精蓄锐,实力变得更加强大。敌国在逐渐变强,而齐国却在不断消耗自身力量,这大概就是齐国联盟策略的最失败之处。

联合韩魏困秦三年

由于楚国向齐国求和,秦国害怕再次受到齐韩魏楚四国结成联盟的讨伐,便假意向齐国示好。秦国一方面示好迷惑齐国,另一方面逼迫楚国与其联盟。赵国在经历军事改革后,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一直有志于往中原地区发展。但是面对秦国与齐国关系缓和的局面,赵国忧心忡忡之下制定了与秦国和赵国联合的联盟策略。作为向齐国示好的条件之一,孟尝君到秦国做了相国。他刚出任不久,便遭秦人言,“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也。”秦昭王听信此言,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欲杀之。赵国遂及响应,“令仇郝相宋,楼缓相秦”。自此,秦、赵、宋三国之间的联盟便形成了。

为了与秦、赵、宋三国的联盟进行对抗,齐国联合韩国和魏国,攻势猛烈,直逼秦国。最后秦国惊恐之下,只能求和并且退兵。

韩、魏处于中原,在秦齐东西对峙的情况下,齐近交韩魏、远攻秦围,这这个策略是十分得当的。然是齐国联合他国出兵的目的不是打击秦国的有生力量,也不是要求秦国割让土地,而是要求秦放出楚怀王,以割楚东国。在兵临秦都咸阳城下时,仅仅满足于秦国表面上的屈服与求和,没有痛打落水狗,没有给秦致命一击,完全丧失了打击秦国的良机。秦匡虽然失去了几个小城池,但有生力量未受损失,若是休整几年,又能卷土重来。而且,与攻楚五年一样,齐联韩魏攻秦三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反而是便宜了韩国和魏国。

吞并宋国

齐国在长时间的国力消耗下不自知,还是一味攻打别的国家,虽取得了短暂的利益,但齐国最终还是自食了恶果。齐国攻打楚国五年,秦国三年,国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已经大不如前了。这时的齐国不仅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继续攻打宋国。虽然齐国如愿地达到了吞并宋国的目的,但是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第一,使齐国国力大幅下降;第二,齐国灭宋的做法激起了各国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大败,几乎灭亡,大国形象一去不复返。

在齐国和秦国两强相对的时期,齐国通过多次使用联盟策略,给秦国带来了重创。但是在此情况下,齐国并没有乘胜追击,一举歼灭秦国的有生力量,而是一味满足于战争胜利。虽然给秦国带来了重创,但是错在并不致命,给了秦国恢复实力的机会。这样,两强对立的格局被秦国一强一枝独秀的局面取代了。

结语

齐国在与秦国的激烈角逐中逐渐败阵下来,原因归结起来有很多方面。齐王建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事秦谨,与诸侯信”,不参与诸国之间的战事。这种孤立主义的策略大大减少了秦国的灭掉其他国家的阻力。例如长平之战中,赵国因为与秦国战斗途中粮食短缺而向齐国求救时,齐国拒绝了。于是,秦国便顺利解决了灭六国征途中赵国这个最大的阻碍。

齐人对齐国灭亡有这样的总结:齐“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五国已亡,秦兵卒入临淄,民莫敢格者。齐人怨王建不蚤与诸侯合从攻秦,听奸巨宾客,以亡其国。”可见此时的齐人已经意识到了各国之间联合的重要性,只是当时的齐人并未明白,所以才导致了亡国的悲哀。其实究其根本,齐国所犯的致命错误远远不止这一点。

齐国由于“事秦谨”的联盟策略强行割断了与各国的联系,以为不参与各国征战,便能保其周全。殊不知唇亡则齿寒,一旦嘴唇亡故了,哪还有牙齿仍在的道理?没有齐国参与的其他各国联盟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被灭国的命运,齐国也由于幻想独善其身而终究还是被秦国所灭。昔日势均力敌的两个强国,如今只剩下秦国一枝独秀,齐国的结果不免让人唏嘘。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