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大明风云:智商高情商低的解缙,为何会被埋在雪地里冻死?

大明风云:智商高情商低的解缙,为何会被埋在雪地里冻死?明朝是一个强盛的时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

大明风云:智商高情商低的解缙,为何会被埋在雪地里冻死?

明朝是一个强盛的时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大明王朝之所以如此强盛,是因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明代,有所谓的三大才子之称,入选条件苛刻: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由于竞争激烈,连唐伯虎这样的人才,也没有能挤进去。作为永乐大典的总编官,解缙被公认博学第一,自然入选其中。

解缙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五岁时,过目不忘;七岁时,能写文章;十八岁时,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十九岁时,中进士。

在高中解元后,解缙便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青楼,喝酒消遣,吟诗作对,玩得不亦乐乎,并调侃道:这次中解元,是不费吹灰之力,看我明年,必中进士!同行的朋友,大笑附和。

没想到这话被旁边弹琴的一青楼女子听到,女子上前问道:可是解解元?解缙说:正是在下,姑娘你有何见教?

那女子说:素闻解公子才高八斗,小女子也曾读过一点书,有个对子,想向解公子请教,不知公子,可否赐教?

解缙一听,乐了。你且道来!只见女子用手指,指着桌上的杯子说: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解缙一听,本想张口就答,这时却顿住了,陷入了沉思,无奈的说:解某才疏学浅,让姑娘见笑了。只见那女子作了一个揖,便轻轻走了,同行的朋友也不解。

一杯清茶,解(jiě)解(xiè )解(jiè)元之渴

这一上联,表面这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却极为高明,难点在于“解”字,第一个是动词,读(jiě),在句中意思为解渴,第二个读(xiè ),是解缙的姓氏!第三个读读(jiè),和后面的元字,组成“解元”,形容的是功名。

不管是从句子难度,还是意境来说,在当时都是绝佳的。同样的三个字,同字不同音,还有着不同的含义,放在一起不冲突,且还有完整的意境,解缙听了,自然也无解。这句上联,成为了千古绝对,很多人都曾尝试过,但是,都没有近乎完美的下联。

朱元璋对解缙是相当的不错,有一次,对他说:“我与你名义上是君臣,其实情如父子呀!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有顾忌”。听到领导的肺腑之言,心潮澎湃,怎么能不玩了命的给老朱家干啊!

上帝给了他太高的智商,以至于情商低得可怜。智商低可以去卖红薯,情商低只有被砍手了。因为情商低,你会不断地去惹麻烦,直到入土为安。除非你有个好主子,可以包容你的骄傲。

解缙先生没错,只不过太刚正不阿,容易得罪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很欣赏解缙,还对他说咱俩表面是君臣,实际情同父子,这赞赏的规格够高了吧。可是,后来老朱发现,解缙这孩子,老是说人坏话,当然,是那些人办了坏事。问题是,你说人家别让人家知道行不行。最后弄得人家要打你,我这皇帝还当不当了。

老朱一想,你还是回家再锻炼锻炼吧。于是,解缙先生回到老家吉水。可惜,还是闭门著述,在家八年,校改了《元史》,补写了《宋书》,删定了《礼记》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子的皇位后,也比较器重解缙。短短时间内,解缙便位列明朝首届七大内阁之一;总裁《太祖实录》,皇帝老爹的生平纪实都让他总裁了,何止是一般受宠。然后,朱棣想编一部前无古人的书,也把解缙推到了总编位置,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典》。

谁言书生无用,笔下亦显英雄,解缙真正的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说起《永乐大典》,咱们列组数据看看这部书牛到什么程度:汇集古书七千多种,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共计约3.7亿字,关键是抄录古书无一删减,比起清朝文字狱时代的《四库全书》,那是何等的胸怀和气魄。怪不得连外国人都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实至名归。

可惜,好景不长,解缙的老毛病又犯了,掺乎上了皇室家事,帮着太子争皇位,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再次被贬,直至入诏狱。

《永乐大典》成书之日,解缙人生达到最高点。此时的他,有些得意忘形,玩起了自己并不擅长的东西,政治。从文学到政治,这个界跨得有点大,所以,容易扯到蛋。

他参与了明朝政治生活中最大的一件事:立太子。

太子,国之本也。这样重要的事,哪个皇帝不是乾纲独断,当然也会假惺惺地搞个民主评议,征求一下大臣的意见,但你要当真,那就太幼稚了。

解缙幼稚了一回。他把赌注押给了朱高炽。当然,这是一次很冒险的政治投机。押对了,将来新皇命登基,解缙有拥立之功,皇帝自然不会忘了你;押错了,新皇登基,自然要找反对者算账,赔上的可能是身家性命。

朱棣曾征求解缙的意见,问他谁适合当太子。解缙推荐了朱高炽,并说了句“好皇孙”。这句话相当有水平,意思是说,朱高炽不错,他的儿子更好,深受朱棣喜爱;立朱高炽为太子,他的儿子将来也会是皇帝。

短短几句话,把三代皇帝的马屁都拍了,要说解缙没有水平,真的是没有道理。

朱高炽做了太子,他的弟弟朱高煦自然心中不满。随着地位和势力的增强,朱高煦相当不鸟太子哥哥,甚至在某些排场上,超过了太子。这就是大不敬了。

于是,解缙作出了一个错误,而且致命的决定:向朱棣告发朱高煦。皇帝的家事,岂是你一个外臣能管的?解缙显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此后,解缙的地位一落千丈,渐渐失去了朱棣的信任,加上他反对朱棣出兵讨伐安南(今越南),更令朱棣不喜。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二月,朱棣把的解缙打发到了广西当参议。

如果解缙老老实实待在广西,安分守己地过日子,等待朱棣死了以后,朱高炽即位,绝对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并且,这个机会相当大。当初他拥戴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对他十分感激,亲自到他府上致谢,这点情分还是有的。

可是,解缙又自作聪明了一回,趁着朱棣远征在外,在没有请求应允的情况下,私自见了太子。太子结交外臣,这是哪个皇帝都不允许的事。

朱棣为此震怒,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书刚至,朱棣更加愤怒,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

这一关就是五年,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报囚籍,朱棣见到解缙的姓名,问:“缙犹在耶?”解缙还活着吗?于是,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被冻死了,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死后,家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本篇完)#解缙#明成祖#朱高炽

解缙一听,乐了。你且道来!只见女子用手指,指着桌上的杯子说: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解缙一听,本想张口就答,这时却顿住了,陷入了沉思,无奈的说:解某才疏学浅,让姑娘见笑了。只见那女子作了一个揖,便轻轻走了,同行的朋友也不解。

一杯清茶,解(jiě)解(xiè )解(jiè)元之渴

这一上联,表面这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却极为高明,难点在于“解”字,第一个是动词,读(jiě),在句中意思为解渴,第二个读(xiè ),是解缙的姓氏!第三个读读(jiè),和后面的元字,组成“解元”,形容的是功名。

不管是从句子难度,还是意境来说,在当时都是绝佳的。同样的三个字,同字不同音,还有着不同的含义,放在一起不冲突,且还有完整的意境,解缙听了,自然也无解。这句上联,成为了千古绝对,很多人都曾尝试过,但是,都没有近乎完美的下联。

可是,解缙又自作聪明了一回,趁着朱棣远征在外,在没有请求应允的情况下,私自见了太子。太子结交外臣,这是哪个皇帝都不允许的事。

朱棣为此震怒,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书刚至,朱棣更加愤怒,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

这一关就是五年,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报囚籍,朱棣见到解缙的姓名,问:“缙犹在耶?”解缙还活着吗?于是,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被冻死了,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死后,家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本篇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