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清朝有种比杀人更残酷的刑罚,一旦得了这种刑罚罪犯宁愿自杀

清朝有一个官职,名叫披甲人,因为工作需要,他们通常会找来一些死刑犯,作为自己做奴隶。想来,死刑犯能给人做奴隶,起码比被执

清朝有一个官职,名叫披甲人,因为工作需要,他们通常会找来一些死刑犯,作为自己做奴隶。想来,死刑犯能给人做奴隶,起码比被执行死刑强多了。但是,说来也是奇怪,这些犯人们都宁愿去死,也不想给披甲人“做工”。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个究竟。

无论在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只要是触犯了国法,基本上都要受到惩罚。如果犯了大罪,那更是在劫难逃,没有什么好下场了。大家都知道,明朝对于整治贪污腐败,那是下了大力气的。而且,对于贪官的各种刑罚,也是非常的残酷。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没有能遏制住明朝的腐化堕落,使得很多人都认为,这与明朝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到了清朝,对于不同的罪犯,采用的惩罚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个惩罚方式,是罪犯都都非常害怕的,那就是:给披甲人做奴隶。因为,在他们看来,做披甲人的奴隶,还不如直接去死。而这,也让许多人感到非常好奇,这个披甲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威力,能让那些作奸犯科的死刑犯们如此害怕,甚至,到了比死亡还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呢?

大家都知道,清朝在入关之前,是女真人的后裔在中原建立了全新的封建政权。之前,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东北,在夺取了中原之后,为了方便自己日后的统治,才在北京安营扎寨,建立起了满清王朝。后来,伴随着满族人口的大量涌入关内,使得原来的女真后其裔居住地逐渐变小,人口也越来越少。

最终,清政府的统治者,不得不让披甲人世代驻守着自己的祖宗发祥地,以免因为自己政治权力中心的转移,使得祖宗之地被荒废或放弃。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披甲人的驻守,给当地一些政治优待,安抚民心。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有犯罪的人被发配到宁古塔。其实,就是给披甲人做奴隶去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披甲人?

其实,披甲人,主要指的是那些被俘虏之后的降军,在重新披甲上阵为统领征战讨伐的人,这些人的地位比正规军人要低等。并且,在满清八旗的制度当中,有“以旗统军,以旗统民”的说法,就是说:没有战争的时候,这些士兵就跟普通老百姓一样,耕种打猎,过着普通人的农耕生活。但是,一旦发起了战争,士兵们则要马上披甲上阵,征战沙场。

然而,披甲人的地位,比旗人低,却比汉人高,他们接受大清政府的命令,世代驻守在东北的边境地区。

这些地方地处东北,都是苦寒之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也并不便捷。所以,很多犯人,宁愿被执行死刑,也不愿意去那些地方吃苦受罪,给披甲人当牛做马。而这,不仅因为做奴隶的屈辱,很多时候,也是从现实情况出发,因为,实在是太受罪了。

在清宫剧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桥段,皇帝一生气,便甩给惹怒自己的人一句话:“发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而被责罚的人,基本上都是脸色大变,顿感到生不如死。但是,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大清时期,除了死刑以外,便是发放宁古塔的惩罚,最为严酷了。

这个看似非常普通的流刑,放在现在或许还好些,但是,在清朝的时候,交通并不发达,也没飞机、火车什么的,可以带着囚犯满世界跑。而这些犯人,只能靠着双脚一路走到目的地,沿途道路的艰险,衙役们行程之中的诸多折磨,更是让犯人们心力交瘁。

很多犯人在押送途中,都会因为体力不支,死在半路上。所以,能不能到达宁古塔,真的是很难说的。

其实,宁古塔就是辽东以北,距离北京有七八千公里的地方。那时候,宁古塔常年积雪,非常寒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基本上,属于人迹罕至之地。所以,在清朝时期,有人将通往宁古塔的路,比作是“黄泉路”,如果,能走到宁古塔,那走十趟黄泉路都不怕。

正因为道路艰险,条件恶劣,才使得“发放宁古塔为奴”,成为了皇室震慑朝臣的常用手段。同时,也因为距离遥远、偏僻,很多受此责罚的犯人,多数时候走上一年半载,都到不了宁古塔。即使在途中侥幸生还,后面为奴的生活,也是过得是异常艰辛。

因为披甲人本身就是奉命驻守在苦寒之地的,地位没有旗人高,自身也有一些愤恨之感。所以,对待这些罪犯,他们基本上也没什么好气,更没有什么好待遇,只是把他们当作是身外的一件器物来对待。因此,罪犯在披甲人身边受尽折磨和残忍对待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缺衣少食,身负苦役,或者饱受疾病,痛苦折磨更是司空见惯。即使这些罪犯被披甲人弄死,也没人会过多追究,往往都是听之任之。因为,在清政府看来,这些死刑犯,没有被直接处死,已经是朝廷给他的最大仁慈了。

在顺治年间,宁古塔的范围比较广,在盛京以北和以东地区都是其管辖范围。按照现在的行政地理位置来看,清代的宁古塔,就是现在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地区。

那时候的宁古塔,气候条件差,很多地区都处于常年冰封状态,五谷不生。这些被流放宁古塔的犯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天寒地冻的北方气候而被冻死、累死或者饿死的。基本上,被流放的人,能活着回来的并不多见,能重新返回朝廷的人,几乎没有。

著名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面对当地的极端天气,用文字将其记录了下来,他曾描述:“宁古塔的苦寒天下少有。春天到四月,基本上都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五月到七月,则是阴雨连天;八月份就开始漫天飘雪;九月基本就是冰雪封门,白茫茫一片。”

由此可以看出,宁古塔常年寒冷,使得寸草难生,人烟罕至,常年积雪,与外面的世界,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很多猛兽,很多时候,奴隶们干活,外出,稍不留神就会与野兽们不期而遇,最后,只得葬身于野兽的腹中。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宁古塔的生活是多么残酷。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犯人们,宁可被处死,来个痛快的死法,也不愿意跋山涉水去那苦寒之地,吃苦受罪,折磨至死。也因为这样,很多被处以流放为奴的罪犯,有点骨气和胆魄的就会选择自杀了。只有这样,才可以逃脱被折磨致死的命运。

参考资料:

【《宁古塔纪略》、《研堂见闻杂录》、《柳边纪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