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辽太宗朝的“皇太子”名号问题——兼论辽代政治文化的特征

契丹人建立的辽帝国似乎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政权中的另类。所谓的“胡虏无百年之运”对辽并没有起到作用。在辽之前的游牧民族政权

契丹人建立的辽帝国似乎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政权中的另类。所谓的“胡虏无百年之运”对辽并没有起到作用。在辽之前的游牧民族政权在接触了中华文明之后都迅速的被同化或者瓦解,辽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历史现象。其实辽帝国在对于中华文化的吸取和保持自身文化传承上做出了重大改革,从辽帝国建国初期关于“皇太子”的名号就可以一见端倪。一、辽太宗朝的“皇太子”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五年,因太后述律平宠爱最小的儿子耶律李胡,辽太宗迫于压力册封自己的三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子”,即皇位继承人,又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从此之后,兄弟二人总是在辽对外进行军事行动时一个领兵在外,一个留守本国。

加之太后述律平对耶律李胡的偏爱,辽国形成了二元统治,即由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代表的皇权与由太后述律平和“皇太子”耶律李胡为首的后权两种政治权力平行的局面。

暂且不论辽国这种帝后争权的政治局面,仅就耶律李胡被封为“皇太子”一事,可以看出辽国官制比较混乱。在中原王朝中,皇太子指皇帝在儿子中指定并册封的继承人选,而辽太宗册封的“皇太子”却是他的弟弟。中原王朝也不乏由弟弟继承兄长皇位的事例,但在册封时都是以“皇太弟”的名称进行册封,并没有以“皇太子”来册封弟弟的先例。二、辽国混乱的“皇太子”

其实辽太宗耶律德光还有一项其他人都没有的特殊“荣誉”,他同父同母一共兄弟三人,哥哥耶律倍和弟弟耶律李胡都被册封过皇太子,只有他没有,但最后继承皇位却只有他。他的皇位在其死后被哥哥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继承,最终又回到耶律德光的长子耶律璟,可以说是与同一时期的北宋混乱的皇位继承有相似之处。

1、辽太祖朝的皇太子:耶律倍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对于大儿子耶律倍非常喜爱,加上皇后述律平喜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似乎只有最终继承皇位的耶律德光不受待见。耶律德光的继位可以说就是辽国特殊的政治、文化制度下产生的一个结果。

耶律倍从小就深受父亲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并且深受汉文化影响,具有较高的汉文化水平。从耶律倍建议辽太祖建立孔庙并亲自按时祭奠就可以看出,当年辽太祖召见后唐使者时耶律倍所论述的“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可乎?”的议论也可以看出他对儒家经典的熟稔程度。

早在神册元年耶律倍就被立为皇太子,十年后辽太祖平定渤海国时又被立为东丹国国王,称“人皇王”。与辽太祖的“天皇帝”、述律平的“地皇后”并称,相当于一国之主。且拥有在东丹国内称制、设置百官、使用天子礼仪等权利。完全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君主。

2、辽太宗朝的另一个“皇太子”

辽太宗时因为本身皇位受到太后述律平和所谓“皇太子”耶律李胡的威胁,而其性格又有较为软弱的一面,所以在后晋“孙皇帝”晋出帝石重贵与辽交恶后利用投靠在自己手下的赵延寿等人组织大军南下,准备夺取中原地区另立一国自为国主。在进攻前和进攻过程中多次表示要立赵延寿、杜重威等人为中原之主,实际上不过是他拉拢众人的手段。

当他占领中原后对百官提出要选择一人统治汉地,而百官早已看出他君临中原的想法,于是纷纷劝其自领。辽太宗接受后按照中原的礼仪举行登基典礼。之前被他许诺过的赵延寿怏怏不乐,趁一次觐见的机会提出希望辽太宗立他为“皇太子”。辽太宗以皇太子须为天子亲子的理由加以拒绝,但也对赵延寿进行了其他的封赏。这一次“皇太子”也宣告流产。

3、辽国皇位继承人的其他称号

除了辽国建立初期的“皇太子”外,之后的不同时期也出现过其他的继承称号,比如辽道宗时曾封耶律宗元为“皇太叔”、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曾经被封为“皇太孙”等。虽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仍然不是完全按照父子的传承,却没有再发生辽太宗册封自己的亲弟弟为“皇太子”的情况。事实上辽国之后的官方记录也将关于耶律李胡的记载更改为“皇太弟”,符合了中原王朝中的正确官制称呼。

辽国除了“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皇太孙”外,关于继承人实际上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官职和称呼、礼制相关联,仅仅被立为“皇太子”等称号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能够真正继承。总的说来辽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和“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封于同一人身上时才是确立皇储的地位。此外还有举行“再生礼”、“燔柴礼”以及增设“旗鼓拽剌”等。以上这些综合到一起,担任或经历越多的人越有机会继承皇位。三、辽代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通过辽国极其烦杂、繁复的皇储制度可见辽国的官制、政治制度和文化相对比汉文化来说是非常混乱的。这种混乱在许多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中也可以看到,但像辽国这样从建立之初一直保持到政权灭亡仍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整、固定的政治制度就是非常罕见的了。

辽国即使不将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政权计算在内也是享国二百零九年的存在,不类于其他存在较短的政权,完全有时间建立、完善起一整套政治制度。而辽国却在政权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政治文化的二元制。之所以出现辽国政治文化二元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辽国建立是在原始的军事民主基础上的

契丹在建立帝国之前是由各部落共同推举、再经中原政权册封来产生首领的,其传统的世选制度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一般三年的时间就会由各部落共同推举新的首领并举行燔柴礼宣告新首领的继位。

耶律阿保机在建国初期也是这样,从他担任首领并被后梁册封称汗后大约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把原契丹的部落联盟整合为国家形式,而这种国家形式又没有完全根除原有的部落形式,造成了辽国政治文化的不统一性。尤其是在继承人问题上,只要出现时机所有人都会想到原始的世选制。辽国最开始的两位“皇太子”最后都没有顺利继承皇位就是例证。

2、辽国首创的“一国两制”

同以往的少数民族政权一样,辽国也是主动地接受、吸取了汉文化的影响。但与以往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是,辽国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完全的汉化,而是在保留本民族习俗、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接受汉化。例如辽国在模仿汉字创建了契丹大字后又创制了更接近契丹语发音、拼音性更强的契丹小字,并且两种文字并行使用,十分类似于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存在。

在政治制度上更是如此。从辽太祖建国前就将掠夺的汉人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区,依照州县制度建立城郭,而且使用中原地区的州县名称来安抚这些汉民。对汉人使用汉官按照汉法来管理,让他们按照原本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男耕女织。

原本的契丹族则继续游牧方式,依旧采取松散的部落管理。在当时的草原上出现了一大批“插花田”,正是两种生产方式、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制度下产生的结果。

所以辽帝国的政治制度就是建立在两种文化的平行并立基础上的,统治者完全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并不在乎除了实用性之外的任何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册封自己弟弟为“皇太子”之类的乌龙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辽的君主看来,只要是对自己统治有利的因素统统可以适用于辽国,甚至是不求甚解的生搬硬套。

3、学习的汉文化以唐为主

契丹发源于东胡,真正的兴起则是在唐代晚期。辽国的建立就是在唐末和五代时真正形成国家形式的,所以契丹族对于汉文化的吸收是以唐为版本的。众所周知,唐代晚期地方军阀以节度使割据的形式分裂了国家,各地都出现了大量军人政府,并且不断发生拥兵自重甚至起兵造反的情况。后晋的军事将领安重荣所说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就是这一时期的最好写照。

这种“兵强马壮”的武人治国思想对本来就崇尚武力的契丹族自然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加上中原动乱逃亡到辽国统治区域的学者、武将和官吏大多被辽国君主重用。

更将自唐末以来的这种“兵强马壮为天子”的思想带给了辽主,坚定了辽国统治者不愿放弃本民族武力传统的意愿,更加推行“辽人治辽、汉人治汉”的政策。在汉人中使用汉制,本身依然使用契丹制度。在两者之间交换信息时自然经常发生混乱的情况了。结语

辽国在政治文化上呈现的混乱特征是典型的被契丹族有意保留的本民族意识和文化与汉文化杂合的结果。虽然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辽帝国的政策是十分成功的。

辽不仅打破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结论,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原王朝保持强大的压迫力,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政治方面甚至于经济方面都曾长期压制中原各王朝。可见辽国的“一国两制”带来的政治文化二元制也是有其领先的一方面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