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红楼梦中这个女子,有着几近完美的形象,为何难逃悲剧结局?

在红楼梦所写的众多女子中,薛宝钗其实算得上是一个有着几近完美的形象却,其悲剧性命运却令人无限叹惜的的女性。桃花命薄,柳絮

在红楼梦所写的众多女子中,薛宝钗其实算得上是一个有着几近完美的形象却,其悲剧性命运却令人无限叹惜的的女性。

桃花命薄,柳絮风轻,已成千古定论,然而柳絮一到薛宝钗的笔下便完全以另一种姿态出现。

在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吟出“憔悴花遮憔悴人”这样悲时感物的诗句以后,由史湘云的偶然兴起,填了一首柳絮的《如梦令》,引起众姊妹的豪情雅兴,齐逞才华。但潇洒如湘云、沉着如探春也不脱闺阁女子多愁善感的窠臼,出语悲凉。

曹雪芹在这里运用了千钧的笔力极写现实主义者薛宝钗的与众不同:她在发了一通议论之后,写出了一首意境翻新的《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这是何等的豪华气象!难怪湘云一见,便禁不住赞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

以下的每一句都写出了薛宝钗的身份。明明是好景不常,韶华易逝,她却写建:“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生?”

随风四散,在她则认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只有这种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而永不失那一份冲击的热情的精神,可以使一个人有勇气安排自己的命运,在宝姐姐的心中,何尝没有这一份豪情壮志呢?

没有这人人物,曹雪芹只能写宝黛恋爱,而不能写宝黛的哀史;没有这个人物,现实世界中的上流社会中便没有了“贤妻良母”,而中国上流社会的家庭便不会有使许多凡俗沉醉的那股力量。

曹雪芹对黛玉曾给以十分的同情,花了很大的笔力介绍了那位苦绛珠的临凡,却也不能不在抒写上给他所否定的人物——薛宝钗以同等的注意。

无论曹雪芹怎样不愿意,他也不能不承认她几近完美的形象:“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这不但曹雪芹不愿,就是读者也不甘心。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它不会因人们的主观愿望随时变改。这人物一进贾府,便没有埋没她的才能。

起初,宝玉虽对她不感兴趣,她也知道找机会将自己的影子印入他的灵魂深处去。无论宝玉对她怎样,或别人对她怎样,她都不管。她有她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态度,她似乎没有自己的存在,其实处处注意自己的存在,处处都在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元妃归省,宝玉奉命做诗,宝钗看到他稿中有“绿玉春犹卷”这样的诗句时,悄悄提醒他不要用元春不喜欢的“绿玉”二字,让宝玉赞叹不已。

这是薛宝钗的初试锋芒,这里写她考虑问题的周到和满腹的文章,后来的咏白海棠她会取得第一,并不是偶然的。

到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曹雪芹更是浓墨重彩写宝钗的本传。正当大观园繁华热闹,又在万物向荣的初夏时节,群仙似的年轻姊妹自有说不尽的赏心乐事。曹雪芹连香菱以及其他丫鬟也不叫辜负良辰美景,对于书中的主人公自不肯轻轻放过。

关于黛玉,他写出一个葬花的美丽故事,使后世之人犹不绝地低徊缅想,难道对于宝钗就没有特别的安排吗?

于是,曹雪芹书尽苦心,写出了“杨妃戏彩蝶”的故事,这样便轻轻松松把一场祸嫁到人家身上去了,可怜那黛玉却永远不知道这位宝姐姐是这等人。

宝钗风姿绝代,原应永葆她的玉洁冰清,但因为现实主义的误用,庸俗的利害观念蒙蔽了纯真的天性,就竟至于不择手段。

“戏彩蝶”是曹雪芹对她天生丽质的赞美,“使阴谋”是曹雪芹无可奈何的悲哀——他没有力量让每个人永不失赤子之心。

不难想象,曹雪芹在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这样的一种人物,但他又不能歪曲现实,便只好写一个“戏彩蝶”的故事把美人可爱的一面送了葬。所以说,这一回书乃是宝钗的生平的一个概略。

这样的安排刻画出了宝钗性格的全貌,其后的“以错劝哥哥”、“讽宝琴”、“薛宝钗吞声”、“送燕窝”和“瞒消息”等等有关她的事件,都只是这里所显示的她的性格的发展或补充。

一个世俗的现实主义者往往是表面上光明正人,骨子里却牛鬼蛇神。表面上爱人如己,骨子里却一味自私;左右逢源,八面讨好。世俗的愚人就只有受她的摆布与播弄。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但让别人陷于悲剧的苦境,而且使自己也很难逃出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的读者也有不少人把她看成几近完美的理想人物,但这些人都不明白她的命运的悲惨;明白她命运的悲惨的,则多半对她的性格保留了批判的自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