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明清隔江而治的幻想,破灭于崇祯殉国时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频繁,大多逃不过三百年魔咒。这是因为古代小农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因为勋贵对土地的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频繁,大多逃不过三百年魔咒。这是因为古代小农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因为勋贵对土地的持续兼并,当王朝进入第三个百年时,一般社会矛盾就会迎来总爆发,明朝也是如此。

正如375年前的那个三月,李自成入主紫禁城,结束了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使之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大明末代帝王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于景山,徒留那颗罪槐像人们诉说当年的腥风血雨。

图1|明思宗殉国处

尽管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始终是苟延残喘。因为这个被称为南明的朝代,如流星划过历史长河,只存在了短短三十八年。难道这就是这个王朝的宿命?其实不然,南明之前,已经有众多隔江而治的例子,享国104年的东晋和存在152年的南宋皆是其中著名代表。

那么同为偏安,明朝到底欠缺在哪里?

笔者认为,和崇祯帝选择殉国而没有南迁有莫大关系。我们来看南明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明白,崇祯皇帝如果南迁是很有希望形成南明北清格局。

图2|南明初期形势图崇祯南渡,南明的部分问题可迎刃而解,特别表现在宗室内讧

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太子又不知所终,可以说光宗一脉帝裔已绝,此时万历皇帝的直系子孙只剩下福王朱由崧和桂王朱由榔,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作为万历皇帝仅存于世的长孙,朱由崧是最有资格即位的皇子皇孙,然而南渡的东林大员因为在万历时期曾阻止万历皇帝易储于福王(朱由崧的父亲),导致和福王一脉结下了梁子,其作为福王次子,自然不在东林党的首要考虑范围。

彼时东林党首先考虑的是璐王朱常淓,弘光的堂叔,万历的侄子,美其名曰-立贤。这也就导致当时围绕皇位继承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朝臣各分两派:南渡的东林大员支持潞王朱常淓,江南本土的实权人物支持福王朱常洵,这也就使得彼时未立国,先党争,开国就继承了明亡的最大问题。

更加荒唐的是,而后朱由崧为了增加胜率和筹码,竟然自降身份去拉拢江北四镇,无疑更助长了这些军阀的嚣张气焰,直接造成后期这些军阀听调不听宣的尴尬局面。

就这一点不光加剧了党争,还助长了军阀的气焰。不仅如此,在朱由崧死后,围绕皇位之争,桂王朱由榔和隆武之弟朱聿鐭之间更是多次爆发冲突,以至于他们政权被清廷各个击破,如果没有后来李定国的两阙名王,南明三十八年都撑不到也未可知。故若崇祯皇帝南渡,因为他自身地位的合法性,彼时局面将大概率有所改观。

图3|南明宗室内讧,党争延续,军阀拥兵自重明朝独一无二的两京制,行政班子自成

源于明初的建文帝削藩,激起了众多藩王的反抗,燕、宁二藩首当其冲,时为燕王的朱棣从自己的大本营-北京联合宁王朱权起兵把侄儿建文帝赶下了皇帝宝座,之后登基是为永乐皇帝。因为他做藩王的封地在北京,又出于天子守国门的需要,以及彼时漕运已经相对发达,即使南粮北调,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基于这些条件,他决定迁都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北京,并于永乐十四年正式开始营建。集明初修养生息五十年盛世下的举国之力,于永乐十八年正式完成,并于次年完成迁都。尽管此后明朝一直以北京为都,但是在南京的各种行政机构并没有废除,比如六部等等。也正因为如此,有明一朝,以南京为中心,并江苏、安徽以及上海二省一市是为南直隶,而当时北京及所辖地区,被称为北直隶,二者行政地位等同,行政班子等同。这也是弘光登基后,能迅速稳定局势的根本原因。而基于前面的分析,崇祯皇帝南渡能最大概率的降低南明宗室的内讧,同时党争和以四镇为首的军阀因为没有任何一派有从龙之功,相对制衡,也可减小其危害,与满清隔江而治的概率势必大大提高。

图4|明朝两京之一-应天的古城墙隆万开关之后,江南得天独厚的地理商业环境,缺钱问题不再是首要

隆庆元年,因为愈演愈烈的海外走私贸易,隆庆皇帝决定开放海禁,“市通则寇转为商”,大力的促进了边界的稳定、民间贸易的发展。据统计,隆庆元年开关到明亡的七十年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三亿三千万两。且在逐利思想下,民间商品经济发达,远销海外。可以说江南之富,可以极大的为崇祯皇帝解决钱粮问题,更何况彼时无论是和李闯还是满清,交战多是北方,这也就造成江南一直相对稳定,南方并没有因为明末战乱遭受大的破坏。同时以长江为防线,隔江而治,古已有之,比之东晋和南宋的劲敌-前秦和辽金,清军战力并没有比前者高多少。正如崇祯一朝,即使清军六次南掠,四次攻入华北平原,但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基本没有想过占领。在后来吴三桂开关之时,清朝统治者甚至多次怀疑李自成不好对付,因为其多次攻打,都没有捞到多少好处的大明王朝,却被李自成轻易攻下。

图5|隆庆开关之后商船往来于海上的盛景双方君主的抱负和能力,以及人才储备和民心舆论,南方显然更加众志成城

虽然崇祯皇帝失去了江山,但因为十七年间兢兢业业,也获得了民间众多百姓的同情。何况后来满清剃发易服,激起了众多反抗:江阴的阎应元、扬州的史可法以及堪比文天祥的张煌言和南明神将李定国,更重要的是:只要明朝没有流露出败势,郑氏父子依旧会耀威于海上,保卫大明海疆;孙可望因为没有投降筹码,依然会隐忍。且崇祯皇帝虽然猜忌,但宵衣旰食,统南方如果比全国棘手事情要少,稍微顺遂的情况,操作也不会情急之下做出众多错误决策。就比如我们打麻将,手气不好容易生气以至于影响决策,常有打错的情况,越输越多,但是顺遂将是另外一番境地,何况崇祯皇帝登基之初隐忍数月智除魏忠贤也为我们看到了他权谋的一面。

再拿满清的顺治和多尔衮来说: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时候,就准备和南明议和,因为他们也没有做好鲸吞天下的准备。《晋王李定国列传》有载: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而清廷最后之所以统一神州,用“窃取”二字形容也不为过,这一点又为明清隔江而治增加了一丝可能性。

图6|大明末代帝王-崇祯帝朱由检

以上我们看出,崇祯皇帝如若南迁,南明势必可以延续大明国祚,但历史没有假如:明朝已亡,崇祯皇帝也已殉国,但是清廷以数万八旗军队征服万万人的明朝尤值得深思,今从若思宗南迁,南明存续可能性来探究个中得失利弊,从而学习借鉴方为史以明智,不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