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品读文史|古代人的姻缘招亲——现实版的“非诚勿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的婚嫁姻缘有和亲、包嫁,没有婚姻爱情的自由。但实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的婚嫁姻缘有和亲、包嫁,没有婚姻爱情的自由。但实际上据古文记载他们也流行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寻找姻缘,他们的招亲大会,可不比当下的节目如“非诚勿扰”一类相亲节目逊色。如《陈风·东门之枌》写到“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不绩其麻,市也婆娑”,“榖旦于逝……”都是对古代男女追逐爱情时的精彩描写,当然,历史的绝妙远不止这些,寻常百姓,王公贵族,一国之君尽所不同。

一、打破传统的婚姻:“私和”及演变

在古代,男女姻亲的方式 主要以“正娶”为主,既在父母或媒人包办下男女结婚,但是这种方式是没有灵魂的以至于后来向往自由爱情的男女们开始自发的寻找爱人,不在接受封建的婚制,自由恋爱,从先秦的角度来讲,他们这种行为就叫“私和”,所谓“私和”就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类的阻碍,完全是他们自发的追逐爱情。

《大雅·生民》中记载后稷母亲姜嫄年轻的时候私和于郊外,后人说姜嫄可谓是“克禋克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于是就生下了后稷。这可能就是古代男女自由恋爱的先河,由此,中国古代浪漫多元的姻亲方式开始大放异彩,多种有趣浪漫的节日以及习俗自此而生。

1、上古时代尤为盛行的节日:上巳节。

“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史料记载里里。正因为古时代以“干支记日法”记日,在历史记载中,这一天正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所以人们便称它之“上巳”,故曰,“上巳节”。上巳节是古代老百姓以及达官贵人举行祭祀,洗浴等的重要活动,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寻欢作乐等方式被称为“祓禊”,常常作为故人闲暇时间的娱乐。

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奠祖、流觞饮酒、春季游山等内容。然而就是这种机缘巧合,使前去游春的男女们互相产生了爱意,激发了相互之间的爱慕,由此这一节日也逐渐成为了浪漫的一天,以曲水流觞的方式传情示爱。

而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虽然经历了时间上的改变,但却没有改变其本身的热情。经久不衰,在唐朝尤为盛行,是当时男女主要的姻亲活动,当然,唐朝时候以浪漫大唐为著,也算是其思想先进的体现。

2、“情怀”下演变诞生的新节日:“元宵与七夕”。

据《史记》记载,正月十五这一天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就曾经在王宫内举办过庆祝“太一”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表达对天神的尊敬,这一举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但世界上,元宵节真正作为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不是在西汉时期,而是在慢慢演变中于汉魏之后才被世人记载。

在隋朝时期尤为盛行,隋炀帝曾赋诗说:“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但在这个时候,它并没有作为一个习俗节日,而仅仅作为一种欢庆方式。后来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法僧西域而归,带回佛法,由此人们信仰大变,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里面,女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终日被藏在深闺。在这一天里男女并不受封建纲常的约束,可以随意出门,俗称“放夜”。《明皇杂录》对其画面有详尽的记载。其中的赏灯、观花,如此具有情怀的两项活动又怎么会不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呢,尤其在晚上,花灯绚丽多彩,寻姻便由此盛行。

那些不满父母、媒婆安排婚姻的男女们都会在这一天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宋朝时期的元宵节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观,在那个朝代彻底变成了古人的“情人节”,彻夜的灯火绚丽,歌舞生平,使当时男女偷偷幽会,成就了无数心甘情愿在一起的“自由爱情”。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发展与盛唐,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也是古代少女的日子,故也叫女儿节,为了纪念牛郎与织女,这一天便成了古代为数不多被承认的关于爱情的节日。喜鹊在这一天被看作连结姻缘的吉祥物,成为爱情的象征。尤其在唐朝,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了男女寻求爱情的主要日子。至今延绵不断,这里不再一一细赘。二、门第政治中的爱情庆典——同年大会

中国古代的传统就是以喜事为幸,但凡遇到双喜临门,就更是难得。前人有言,人生四大喜事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在古代就有这样一个节日,将这“双喜临门”同时降临,这便是古代贵族状元们的极乐世界“同年大会”。由于门第贵族的政治出生,他们的婚姻可能会因为家族政治问题而牺牲,为此一场真正的自由爱情对他们而言就显得十分珍贵。

《资治通鉴》记载,盛大的爱情大典从唐朝盛行开始,久经不衰,愈演愈烈。每逢朝廷举办科举考试,各地儒才贵子皆朝拜前往盛唐的首都-长安。经过激烈的科举考试,数十万人的考生仅几百人及第。一直延续到发榜前一天这场蓄谋已久的气氛一直被压抑着,等待着那一天的迸发、直到这浪漫绽放,一举不可收拾。

金榜题名、高官达贵在这里——长安城的曲江池畔,一年一度的“同年大会”就此拉开华丽的帷幕,“万里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就是如此的繁华。主要的“相亲”方式以抛绣球、比武招亲、对诗寻姻为主,之所以说它是门第贵族的庆典,就是因为它对参加人员的文化程度限制较高,基本都是状元和贵族,就算说它是古代最具含金量的相亲大会,也并不过分。

史料记载,其中活动主要有“曲江赴宴”,“雁塔题名”等活动。宋代李远有笔,《陪新及第赴同年会》中写到:“满座皆仙侣”正是对该场面动情的描述,可见对文人来讲,这场爱情庆典同样也是不可错过的。三、君王“各种姿态”的选妃大典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君王的选妃过程中,也是非常讲究的。不仅文采兼备,更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一国之君的妃子之位。《阿房宫赋》写道,“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在秦代,君王的后宫佳丽不止三千,许多“备选”的宫女容颜已故却仍未放弃当王妃,可见当王妃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却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当一国之君的妃子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从刚开始的“海选”,“预选”到后面的“复选”可以看到其复杂程度,当然其中对女子的要求和具体执行的细节也不亚于当代的“非诚勿扰”。当然,古代君王不可能一一例举,不一概而论。

1、唐玄宗的任性爱情。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唐玄宗便一眼相中杨玉环,从此她妃皆“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然而唐玄宗真的会宠幸她们吗?不会,他的任性程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的早年生活,虽说当时早已立定王妃,但他就是不肯单宠一人,于是就发明可各种挑选妃子的方法,如“翻牌选妃” ,“投钱赌寝”等各种选妃配夜的方式。 然而自从爱上了杨玉环,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不在早朝,也不再宠幸其他妃子,甚至为了自己的爱情,连国家危难都不屑一顾,如此任性,以至于,驿马八百匹,只为博得“一骑红尘妃子笑”。而他仅仅是任性,却不乏浪漫,虽说有些离谱却是真爱,在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古代伦理婚姻的约束,毕竟是一国之君,也算是开辟了新婚姻的先河。

2、汉元帝“随缘”选妃。

《世说新语》记载,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妃子太多看不过来,便让画匠画图以图选妃,如此随缘,不得不说身为君王,就是权力大。然而在这之中也有不少猫腻,有诗言“画图省识春风面”确实省事,但其中到底有多少细节呢?

虽说都是经历了多重选拔而想要成为王妃的,但无奈汉元帝实在是对自己的妃子太过严格,没成为王妃前见都不能见,便让画匠画下每个人的面貌,但细细品来确实有一丝浪漫,未见其人却已思之过度,是有一种隐约的神秘感,但他高估了画匠的品行,如此一来贿赂严重且他法眼一直没有喜欢的,这场爱情的欺骗一直持续到了王昭君的悲剧,王昭君性情耿直,不善于巴结权贵。

因为不愿意贿赂画家毛延寿而被描绘成丑女,一直没有引起汉元帝的重视,最后把她作为礼物送给了匈奴单于,临别时,出于对汉匈交好的礼节,在最后的送别仪式上,汉元帝才第一次看见王昭君,看见王昭君的美貌,他后悔了,没想到如此美人居然一直深藏后宫而不见,但此时的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送走了她,并且杀了画匠毛延寿,也算是为王昭君平冤吧。

总结

如此以上两位君王的介绍,虽说有些“离谱”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作为可以有权利随意追求自己爱情的人来说,他们还是非常幸运的,至少在情感这一方面,他们两以至于许多古代的君王来讲,都是“爱情大师”,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浪漫源泉。

生而为人,便都是有情感的,我们都是善于表达的物种,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几百年的过去,古人浪漫多元的姻亲方式实属令我们惊讶佩服,他们的浪漫与追逐爱情的热情,无论寻常百姓、王公贵族与帝王,都是那些时代令人佩服的浪漫,发展到今天,他们的浪漫也注定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诗经》

2、《史记》

3、《世说新语》

4、《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