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周亚夫是汉朝名将,他能够平定七国之乱,为何不去打匈奴?

周亚夫是汉朝名将,他能够平定七国之乱,为何不去打匈奴?周亚夫是汉朝最能打的将军,曾平定了七国之乱,而且还成为后代将军的典

周亚夫是汉朝名将,他能够平定七国之乱,为何不去打匈奴?

周亚夫是汉朝最能打的将军,曾平定了七国之乱,而且还成为后代将军的典范。普遍认为,周亚夫能够进入到汉代武将前三列,但让人感到疑惑的却是:既然周亚夫这么能打,为何两代君王都不派他去对付匈奴呢?从汉文帝开始,周亚夫就已经成为了顶梁柱般的存在,到了汉景帝时期,匈奴更是逼得汉景帝差点要嫁女儿,如此的屈辱又有如此的神将守护着,这中间的反差让人难以接受。当年到底是周亚夫没有得到出战的机会,还是说他这个名将的头衔是挂名的呢?关于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周亚夫

关于周亚夫为何不去打匈奴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是有一定的历史盲区,首先:周亚夫本来就是对抗匈奴起家的高人,其次:周亚夫所在的时代没有足够的国力供他去开销,最后:国策的主导性与君王的坚定性,让和平政策不允许被战争政策取代。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三个历史盲区,来解析一下当年的周亚夫的尴尬局面。

周亚夫剧照首先,汉文帝后六年(前),匈奴大举入侵,直接威胁京城安全。汉文帝调拨三支军队,分别在霸上(今西安城东)、棘门(今咸阳东)、细柳(今咸阳西南渭河北岸)三处扎营,拱卫长安。

《周亚夫军细柳》记载:”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当时汉文帝想要进军营去视察,结果镇守军营的将官却以没有周将军的命令为由,不允许让他进去。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周亚夫更是直接以甲胄之身迎接汉文帝,他的英姿飒爽让汉文帝都认可。不过关于当年周亚夫打击匈奴的具体在史记中没有详细记载,不过,既然周亚夫是北边抵御匈奴的主力部队,那他至少在汉文帝时期对抗过匈奴。

周亚夫剧照其次,周亚夫所属的时代非常尴尬,我们经常调侃文景之治,让汉帝国的财富达到了极点,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历史的最终结论,每一个伟大时代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早在当年汉文帝时期,整个盛世的基础正在被酝酿,可以说这时候还只是建了帝国的基层,这时候整个国家正处在财富的积累阶段,根本没有充分的国力支撑他去匈奴打仗。没有了钱就不能打仗,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再厉害的将军也成为挂虚名的高人。

周亚夫剧照

到了汉景帝时期,国家实力有所增长,根据当年窦婴向窦太后所描绘,国库里的钱都已经堆积在一起,钱串子都已经烂掉了,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汉景帝也没有真正想要与匈奴大战的想法,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矛盾远比国外矛盾更尖锐,正所谓:扰外必先安内。周亚夫只能先解决内部问题,再去对付外部问题,他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来平定七国之乱。而匈奴问题就交给了李广和程不识去对付。但七国之乱平定以后,他又陷入朝廷的政治平衡危机中:以梁王为代表的力量和周亚夫所代表的力量必须要达成平衡的姿态,这样才能确保朝政的安全,暗示周亚夫不能再立军功了,于是匈奴问题再一次被搁浅。

周亚夫剧照最后,当年的国家政策与君王的意志并不允许对外政策的转变。要知道,一个将军是否有所作为,不仅仅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更加取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君王的意志。虽说当时的周亚夫已经成为了人人敬佩的大将军,但是他所处的背景之下根本不允许被展现出来,匈奴问题虽然严重,让汉景帝非常气愤,但是国家的大体的方针还没有改变,一切还是以黄老无为之道作为基础。当年他们好不容易解决了内部的诸侯王反叛问题,如果突然来一个改变国家体制,那么才恢复稳定的局面又会不安起来,这是所有君王都不想看到的,因此与匈奴的外交政策还是以和平为主。

周亚夫

据《周亚夫传》记载: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馀,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的周亚夫实在是太能打了,他三个月就瓦解了七国之乱的危机,使得当时蠢蠢欲动的军臣单于被迫选择了与汉朝继续的和亲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匈奴已经不打仗了,汉朝人没事跑过去跟人家打仗,这很明显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此汉景帝在国策与当时的外交环境的变化影响之下,他最终选择了让周亚夫偃旗息鼓,也并没有把匈奴问题当成自己急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周亚夫剧照

所以说:当年所谓的周亚夫那么厉害,为何不去匈奴一战的问题。就是历史盲区所导致的结果,周亚夫的水平打匈奴可能真的没有问题,但是它毕竟还是受制于自己的时代和君王的影响,虽然他很想与匈奴决战,但汉景帝不给他机会,不让他去参战,他也表现不出来。所以说一个英雄要想真正的展现出来,并且名留千古,他就必须要自身的能力过硬,而且还需要时代的支持,若是生而为英雄却赶不上时代的变化,那也只不过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狗熊。

历史有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偶然性,向卫青霍去病等人能够纵横天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足够出彩,但也不排除他们赶上那个时代,赶上了一个想要与匈奴决战的君王。若是当年周亚夫来到了汉武大帝的手下,说不定当年汉朝的历史又会有新的景象,周亚夫这样的老资格的将领与匈奴之间的决战很有可能会打得轰轰烈烈,至少李广不会变成后人的悲剧,更有可能当年卫青霍去病只会成为一个二流的将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话说回来,这一切仅仅是假设,周亚夫与卫青、霍去病注定了不会有交集。并且,他已经拥有了无上的功劳,平定了七国之乱,做什么事情都比不了拯救一个国家危亡的荣誉更高更好,所以天道也是比较均衡的,周亚夫的名声已经足够了,就不让他去打匈奴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心目中也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周亚夫这个盖世大英雄居然没有与匈奴决战,实在是一个遗憾。

参考资料: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