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唐伯虎的前半生:看我怎么将一手好牌打烂

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以三个标签闻名。风流倜傥,三笑点秋香,再就是春宫画了。“三笑点秋香”和成为制作春宫画的高手,那都是唐

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以三个标签闻名。风流倜傥,三笑点秋香,再就是春宫画了。“三笑点秋香”和成为制作春宫画的高手,那都是唐伯虎后半生的事。但也正是他前半生风流倜傥、落拓无羁的性情,导致了他建功立业美梦的断送,后半生只能卖画为生。

唐伯虎的一生,与一个人联系最紧密。这个人便是集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文徵明。文徵明是唐伯虎“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若拿他和唐伯虎的天赋比较,也可说是个“笨朋友”。

唐伯虎与文徵明同岁,两人在16岁相识,从此至唐伯虎54岁时去世,两人的友谊持续终生。但这对朋友的性情却是两个极端。唐伯虎天纵才情、狂傲洒脱,很有些恃才傲物,相对而言,文徵明才情不如唐伯虎,性情也端谨温厚,是个比较无趣的人。

两人的性格,从历史流传的许多故事可作比较。

唐伯虎老爸唐广德经营酒馆,家境优越,唐伯虎从小便无生存之迫,又加上是个“神童”,特别受到邻里的欢迎。联想到唐父开门做生意,说不定唐伯虎的童年是这样的:店里客人一多,唐老板便怂恿儿子当众才艺表演,久而久之,唐伯虎熟谙人心,利用才华“骗吃骗喝”成为他的拿手好戏。

比如明人王兆云在《说圃识余》记载的这个故事:唐伯虎扮乞丐外出玩耍,见一行游客对着一处山顶吟诗唱和,唐伯虎挤进人群,吆喝着也要写诗。大家虽嫌弃,却也给他腾出位置。唐伯虎只在纸上划了一个“一”字,便停下来。众人催促,他便又写了一个“上”。众人着急,再催,唐伯虎却慢条斯理的讨酒喝,等喝足酒才一口气写下:“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大家惊为天人时,唐伯虎却挥挥衣袖,只留给人们一个背影……这类故事版本众多,中心却只有一个:唐伯虎炫酷的才华。

相比之下,文徵明要老实,也古板得多。他像是我们中学时代同班同学中总有的那么一位,不够聪明,却足够踏实和努力,直至功成。比如文徵明的书法,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训练,他“以小楷名海内”,清代书法家朱和羹更是赞其“明楷以文衡山第一”。

除了才艺了得,唐伯虎性情脱略,更以风流著称。寻花问柳、夜店流连是唐伯虎的生活常态,文徵明曾在《简子畏》中这么揶揄他:

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

高楼大叫秋殇月,深幄微酣夜拥花。

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

只应郡郭声名在,门外时停长者车。

日夜在外厮混,不事家,高楼酣饮,深夜拥花。文徵明将唐伯虎与魏晋狂人阮籍和唐代狂人刘叉并举,足见唐伯虎的放诞了。

与唐伯虎比较,文徵明“迂腐”得倒像个夫子了。据说文徵明生平最厌风月游戏,明代《蕉窗杂录》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唐伯虎与友人聚饮湖上,大家都知道文徵明的性情,故意将几个女子藏在船中,等着捉弄他。果然,当文徵明到来,色彩斑斓的女子轰然而出,纷纷敬酒、灌酒时,文徵明吓得面色惨白,被逼得差点跳湖……

由此可见,这对好朋友惺惺相惜,却也性情迥异。对唐伯虎而言,文徵明是个循规蹈矩的笨朋友,但对文徵明,唐伯虎更多时候像个损友。

因为一贯谨慎的天性,在两人的诗词唱和中,文徵明对唐伯虎放浪的言行多有规劝,少年得志的唐伯虎颇不以为然。殊不知,他的风流放诞已在他的人生埋下伏笔。

1492年,唐伯虎和文徵明共同的朋友祝允明,经过屡战屡败,终于考中举人,这对两个朋友不啻为一种激励。22岁的唐伯虎和文徵明,相约一起复习考试。

唐伯虎的行为收敛了些,开始闭门苦读,如他在《夜读》写道的: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但科考从来不是仅仅用功就能应付的,连祝允明这样的大咖前后也参加了五次南京乡试,最后才高中举人。唐伯虎超于常人的聪慧这时便体现出来了。据祝允明留下的相关记载,唐伯虎便是那个找到努力的正确打开方式的考生,他根据考试范围和教材,琢磨出一套独特的复习方法。

事实证明,他的学习方法卓有成效。1498年秋,29岁的唐伯虎和文徵明一起参加南京乡试。唐伯虎一举高中,以“解元荣登应天府乡试榜首”。这是唐伯虎一生最为风光的时候,他在南京秦淮河畔,呼朋唤友,如鱼得水,留下了许多风流韵事。

与此同时,“笨朋友”文徵明名落孙山,黯然而归。他在参加唐伯虎组织的聚会时,眼见得好朋友满面春风,不由得有一些感伤。

枕上闻雨有怀宜兴杭道卿,时道卿客唐子畏西楼

三更风雨闹虚檐,灯焰寥寥抱枕眠。

应有旅游人不寐,凄凉莫到小楼前。

此时的唐伯虎,根本没时间安慰失落的朋友。他忙于应酬,忙于过他众星捧月的风流才子的社交生活。

一厢是春风得意,一厢是“凄凉莫到小楼前”,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到此时为止,年近而立的唐伯虎抓在手里的可谓一把真正的好牌。他有天纵才情,有知名度,更有灵活、独特的复习方法,任何考试该都不在话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凭他的能力,不论南京乡试还是京城会试,都能应对自如。

但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又自有其规则。一个人若眼里只看见自己,无视任何规则,最终也会成为规则的牺牲品。

在唐伯虎荣登“南京解元”的那些风光日子里,有一个人并不看好他。这人是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对唐伯虎的狂放行止,文林评论道:“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

一语成谶。

1499年初,30岁的唐伯虎和南京乡试获得第四十一名的徐经,一起赴京参加会试。唐伯虎有才,徐经有钱,两人一路乘船,招摇而过,但这派炫耀式的喧哗之旅中,命运的暗影已经悄然覆上。

唐伯虎信心满满,对会试折桂是志在必得,因此在京城的日子,依旧风花雪月,斗鸡走马,甚至还因为赌博输了钱,把自己的藏画抵押给了徐经。

那一年的元宵节,唐伯虎在京城赏月,一口气写下了《观鳖山》四首,其中有一首写道:

金吾不禁夜三更,宝斧修成月倍明。

风蹴灯枝开夜殿,龙衔火树照春城。

莲花捧上霓裳舞,松叶缠成热戏棚。

杯进紫霞君正乐,万民齐口唱升平。

从诗词中充满的绚烂色彩和热闹氛围,便可想见唐伯虎当时的兴奋和酣畅,完全是一个游客式的好奇,哪有一点即将参加会试的考生的收敛。

但15世纪的这最后一次上元佳节夜的痛快,很快便成了唐伯虎一生的隐痛。

1499年二月初九,会试拉开序幕。

尽管题目生僻,很多考生都找不到北,学识渊博的唐伯虎却能从容应对。从考场出来,看见很多人垂头丧气,唐伯虎优越感爆棚,据载唐伯虎“在放榜前向人夸耀自己答题良好”……二月下旬,“科场舞弊案”爆发,有人上疏说唐伯虎贿赂考官,才能在生僻的考题上有超于常人的发挥,加之事后唐伯虎那种一贯的口无遮拦,凡此种种,都成为被有心人利用的把柄。

“科场舞弊案”云山雾罩,最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但弘治皇帝本着维护科考的公信力,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亵渎。“科场舞弊案”所有涉案人员,都得到相应惩罚。唐伯虎上了政府黑名单,从此无缘科场。

唐伯虎的仕途梦想就此断送。

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是一个风流且文艺的愤青,视功名如粪土。但实际上,他从未丧失对功名的追逐,只是当被科考除名,谋生再无他途,他才下功夫钻研绘画,成为自由职业者,卖画为生。

1514年,南昌宁王朱宸濠延请许多江南才子入府做他的幕僚。唐伯虎和文徵明也在受邀之列。其时,朱宸濠种种公开、半公开的谋逆之举,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一向冷静、谨慎的文徵明看得清楚,他婉拒了邀请,并也试图阻劝唐伯虎。

但年过四旬的唐伯虎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翻身机会,不顾好友相劝,坚持前往。接下来在王府的三个多月中,唐伯虎亲眼见证了民间的传闻,朱宸濠谋反已箭在弦上。唐伯虎饱受惊吓,为了从王府脱身,甚至不得不装疯,费尽心思,才终于得以安全返回苏州。

前半生科场失意,后半生试图抓住机遇再次振作,却差一点晚节不保。唐伯虎内心的郁郁不得志在他画作《相如涤器图》以及配诗中可以看出: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狗监犹能荐才子,当时宰相是闲人。

这首诗中,唐伯虎借司马相如的故事,发泄心中牢骚。大才子司马相如屈居斗室,为酒客们洗涤酒具,大才子唐伯虎长居桃花庵,画着春宫画,做着“桃花庵下桃花仙”。但他对“桃花仙”这个人设满不满意,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十年后,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年仅54岁。

相反,唐伯虎的“笨朋友”文徵明,却是“活久见”的典型代表。与唐伯虎同岁的他,在好友离世后又活了35年。

文徵明一生,待人处事坚持 “三不应”:不应官宦、侯王与外夷,刻苦自律,终成一代大家,但同时他又为人宽仁、心存良善。苏州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桩逸事:

文徵明不仅书画造诣奇高,而且擅长鉴赏,每每有人上门请他鉴别画作的真伪。但文徵明一直做着老好人,即便画作是赝品,他也不拆穿,仿佛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后来有人请教缘故,文徵明才道出他的理由:那些上门求他鉴画的人,大都是要等着把画卖掉救急的,这个人的背后一定有一家子在等着他,如果他说一句“这画是伪作”,也许就意味着这家人要挨饿了。

每次想起这个故事,都会觉得特别触动。如果说唐伯虎流光溢彩的短短一生,是那个抓了一手好牌又亲手打烂的人,文徵明的一生,却是那个走得慢却从未停下的人,最终在岁月安详中,他达到自己才能、品德的极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