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鞠躬尽瘁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何以称为三国之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三国时期的一代名相,辅佐两个朝代的君主建功立业,但是最后满腔的忠贞忠诚还没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三国时期的一代名相,辅佐两个朝代的君主建功立业,但是最后满腔的忠贞忠诚还没有完全抒发就无奈死去。这位历史留名的军师晚年出师伐魏失败,病死在军中,后世每当提起他的时候,历代的英雄们就悲伤到涕泪满襟。

开头这句诗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蜀相》,这首诗里描写的主人公是人人皆知的三国智绝诸葛亮。

其实说到诸葛亮,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聪明、智慧的化身,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慌乱,就算是在战场上一不小心处于下风,也绝对不会露出破绽,反而是总是有不同的妙计,及时将局势反转。

不仅如此,还淡泊名利,对待所处的刘备集团忠心耿耿,在三国演义里,是最让对手惧怕的智多星。而他手持羽毛扇冷静思考的军师形象也深入人心。

手持羽毛扇的军师诸葛亮(图源网络)

话这么说当然不错,但是,其实诸葛亮这个形象的背后,隐蕴的是悲的内涵。

何出此言?

对于诸葛亮这个三国里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的悲剧层面并不是单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的话会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学者人物是因为他每件事都格外仔细,总是鞠躬尽瘁完全不辞辛苦。

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他所在的刘方阵营的对手:曹操阵营的实力太过强大,导致了最后他的才能受阻,才产生了他的人物悲剧命运。但是说到底,学者们分析他的悲剧时,归根到底的一个看法就是:他的悲剧,是一场关于"智慧"的悲剧。他的悲剧性的形成,是他的智慧受到阻碍的表现。

为什么要说是因为他的智慧受阻呢?这种阻力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个阻力就是刘关张三个人的义气。大家知道,刘备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关张三个人就已经是桃园三结义结拜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兄弟。而且因为张飞关羽非常看重和刘备的义气和情谊,在诸葛亮加入了他们之后,一下子难以接受诸葛亮的高地位,还频频吃醋。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图源网络)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里的时候,帮刘备处理过大大小小的各类事件,但是他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不得已要受到刘关张三个人的义气的制约。

就是因为三个人的关系过于好,虽然不是亲生兄弟却胜似亲身兄弟,导致诸葛亮也不得不考虑一个决策会给这三个人带来什么影响,长期的话,他的智慧和谋略,就受到了限制。

比如在刘备执意要为关羽和张飞两个人报仇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来了诸葛亮内心的矛盾:他的谋略与他所见的义气之间发生了冲突。

第二个阻力就是诸葛亮的忠诚。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并不是说诸葛亮的忠心不好,而是说,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在他和刘备集团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慢慢的演变成了愚忠。

这层悲剧源自于诸葛亮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儒家品格:忠义

白帝城托孤,刘备吩咐了诸葛亮说:如果子嗣可辅,则辅之,如果不才,你可以自己称为主公。且不说刘备在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否是真情诚意抑或是试探。刘备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刘禅并不是一个可造之材。

白帝城托孤(图源网络)

刘备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诸葛亮的身上,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刘氏,但是仍然是怜惜诸葛亮的真情,表示,如果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没有资格当统治者,就算是诸葛继承了他的大业,他也绝对不会怪诸葛亮。

而诸葛亮怎么解决的呢?

他从一开始就看的很清楚,他也知道,刘禅和刘备完全不一样,一点都不对国事上心,反而是每天只顾着沉迷于玩乐,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起过自己当主公的念头,反而是义无反顾的辅佐刘禅,就算是已经知道希望渺茫,也依然是在所不辞。

诸葛亮对待刘禅,完全对得起"尽职尽责"这四个字,但是,刘禅又是怎么对待诸葛亮呢?在北伐的紧要关头,他不仅不能给诸葛亮一个安稳的后防阵营,还轻易的听信了谗言,对诸葛亮的忠心产生了怀疑。

用了混账的理由将诸葛亮从前线召回。其实诸葛亮在接到诏书的时候完全可以拒绝回营,当时北伐真正正在进行到热烈的地方,诸葛亮所率领的军队连连胜利,他完全乐意等到胜利之后再回去请罪。

(刘禅)乐不思蜀(图源网络)

但是,诸葛亮明知道刘禅的想法,却仍然会到的营地,失去了千载难逢的通向胜利的良好时机,在建功立业和忠贞之间选择了绝对的忠诚。也确实是他在刘备弥留之际所言的"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诺言。

诸葛亮选择了道德中的忠义,但是这个选择,却不断的挟持着他走向了愚忠。

他身上最后一层悲剧的特点就是他所背负的"天命"。诸葛亮的思想其实代表的是儒家的思想,而住家在天下大势中的看法往往是以命抗天。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诸葛亮才愿意出山,前两次的推辞其实也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考验和自己内心矛盾的抉择。

他作为一个智慧的化身,当刘备来草庐中找他的时候他就应该已经知道当今天下的大概局势。天下的大势,合久必分,而当时的东汉,气数差不多将尽,刘氏的天下被人取代也是早晚要到来的天命。

出身未捷身先死(图源网络)

诸葛亮难道不清楚么?他当然是清楚的,但是,就算是知道,他仍然是在再三犹豫之后坚定的跟随刘备出山,这一个巨大的决定,其实就是他表示想用自己的智慧和所既定的天命之间作出抗衡的表现。尽管,这场看不见的抗衡和斗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绝对的失败。

从悲剧色彩的方向去了解诸葛亮,我们发现了他的智者形象中更加深层的一面,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很坚决的对他的人生做出一个良莠的评价,他的一生中做出过很多选择,就算是具有一定的悲剧性,但他的智慧,他所做的贡献,他的忠心耿耿,都是无法磨灭的闪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