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北方军阀大混战的开端:董卓两京之乱

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到中平六年(189年)的20年时间,宦官独霸东汉朝政。宦官不仅典领禁军,垄断中央主要官职,在地

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到中平六年(189年)的20年时间,宦官独霸东汉朝政。宦官不仅典领禁军,垄断中央主要官职,在地方上也是“父子兄弟并据州郡”。宦官气焰的熏灼和滥施淫威,使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与外戚联合起来反对宦官。而袁绍与何进诛除宦官的密谋也随之产生,并引来董卓入京祸乱朝政之事,最终酿成了中原的军阀大混战。

游戏中的董卓形象

有关董卓入京事,《三国志》上记载说:

灵帝崩,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进乃召(董)卓使将兵诣京师……卓未至,(何)进败。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 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

汉灵帝刘宏死于中平六年 (189年)二月。四月,少帝刘辩继立。何进选择“先帝”死“新帝” 立之际谋诛宦官,在时机的把握上是对的。 因为灵帝之死,宦官失去了皇权的庇护,而新立的少帝只有14岁,需要何太后的扶持,何进可以借机发号施令。

假如何太后支持一下,诛宦官很容易得手。然而何太后却临机不断,这使何进因怕宦官反扑而接受袁绍建议,召四方猛将豪杰入京以胁迫何太后。当时被何进征召的不光是董卓,还有王匡、桥瑁、丁原等。

少帝光熹元年 (189年)八月,董卓入洛阳。他带的军队是他在镇压黄巾和陇右羌人时招募的兵丁,主要由凉州羌胡构成。至于董卓本人,《三国志》中这样记载: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膂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 并州有功,拜郎中……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迁中郎将,讨黄巾,军败抵罪。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时六郡上陇 西, 五军败绩, 卓独全众而还, 屯驻扶风,拜前将军,封乡侯,征为并州牧。

黄巾起义,董卓起家的重要因素

据上述,董卓是陇西临洮(今岷县)人,靠镇压黄巾起家。另有记载说,董卓的父亲叫董君雅,做过东汉颍川郡纶氏县县尉,生有三子, 董卓排行第二。可见,董家在陇西郡是素有名望的人家,属于地方豪强的中上层。

董卓自幼生活在汉羌杂居区,尚武行侠,颇有强梁习气。《后汉书》 中说他威猛有谋略,以雄健和任侠出名,与羌部首领有很深的乡情。

桓帝末年,董卓入选羽林郎,后随中郎将张奂镇压延熹(159—167)年间的羌人起义,因功步步高升,做到并州刺史。黄巾起义爆发后,他随皇甫嵩去河北镇压,并与张角、张梁和张宝兄弟领导的起义军主力作战。在广宗战役中,朝廷因北中郎将卢植无功,将之召回,改派时为东中郎将的董卓作主将,但战事仍无起色。最后,凭着左中郎将皇甫嵩的指挥,政府军于中平元年(184年)十月在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将起义军击败。

董卓进入洛阳前的官职是并州牧。刺史变为州牧后,权位更重。东汉置州牧,事在汉灵帝中平三年 (186年)。当时黄巾军的余部尚在山东 (太行山以东) 一带活动,朝廷为督励州郡长吏用命,准其自行招兵买马,号令自专,决定改刺史为州牧。而州牧也因常由一些在朝官员充当, 权力更重。所谓:

灵帝中平三年,改刺史唯置州牧。是时天下方乱,豪杰各欲据有州郡。而刘焉、刘虞自九卿出领州牧。州牧之任自此重矣。

董卓任并州牧前,已拥有一支三千人的军队。这支军队是混合兵种,有步兵,有骑兵。因主要来自羌胡,所以人数虽不多,但战斗力很强。就朝廷而言,对董卓是既利用又戒备; 利用他是因他手握强兵悍将,戒备他是因他有时不听命令。这后一点,在中平五六年已有验证。当时,董卓气势初成,汉灵帝调他入京任职,董卓怕被解除军权,寻找种种借口推辞。中平六年 (189年),他上书朝廷,找了种种颇值玩味的借口。

六年,(朝廷) 征 (董) 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 “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 ‘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 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 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朝廷不能制,颇以为虑。及灵帝寝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曰:“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 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在上书中,董卓拒绝朝廷命令的借口主要有两点: 一是自己的羌胡部下因该得的优恤没有得到而不放自己离开,二是部下与自己相依为命多年,只愿为自己用命。说白了,他认为这支羌胡军队是自己的,要交出兵权绝不可能。

董卓不但拒绝交出军队,后来还借朝廷授给他并州牧之职,将军队带到河东以待时机。不久,他因何进征召而有了机会。

上述诸事说明,在中平五六年,董卓这支凉州军阀势力业已养成。从史书看,这支势力的骨干有董卓之婿牛辅,部将李傕、郭汜 (又名郭多)、樊稠、李蒙、王方以及投靠董卓的张济等。

董卓率军进京时,中常侍段珪等已将少帝刘辩劫出洛阳皇宫,转往小平津(在河南省孟津县北)。接着段珪投河而死,而留在宫中的宦官则被袁绍杀尽。之后,少帝与仅有9岁的弟弟陈留王刘协步行还宫。二人行至北芒 (北邙山,在洛阳市北) 时,与董卓以及前来迎接的公卿大臣相遇。史书记载此事说:

先是童谣曰: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卓时适至 (洛阳),屯显阳苑。闻帝当还,率众迎帝。

扶立献帝刘协,担任宰辅的董卓

这样,董卓把少帝刘辩抓到了手里。接下来,他相继兼并了何进兄弟的部众及由丁原掌领的皇家近卫军。这使董卓军队的总人数扩充到近 10万左右。

在尽握京师兵权后,董卓废掉少帝刘辩,扶立献帝刘协,由自己担任宰辅。他滥施淫威,杀戮忠良,用残暴来威慑天下,使朝中人人自危。 他手下兵将又在洛阳内外烧杀奸淫,搞得天怒人怨。

他还下令废掉流通已久的五铢钱,改铸小钱,并将洛阳府库中的黄金洗劫一空,充入私囊。一时之间,洛阳一带物价飞涨,百姓由此陷入饥馑。

董卓擅行废立的事发生后,以袁绍为首的公卿纷纷离京出逃。袁绍逃到冀州后,号召天下牧守起兵讨董。董卓则杀掉袁氏在洛阳和长安的所有亲属以作报复。这次屠杀,袁氏家族死者共50余人。

袁绍 (?—202),字本初,汝南汝阳 (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 从他曾祖父袁安以来,四代中出了五个官至三公的人,人称袁氏家族 “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凭借个人及家世的影响,经袁绍在冀州号召,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各州郡牧守纷纷起兵,借为袁氏家族报 仇的口实,在初平元年 (190年) 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关东 (指潼关以东) 盟军,去讨伐董卓。

袁绍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 众各数万,推 (袁) 绍为盟主。

关东盟军来势凶猛,奔向洛阳。董卓决定挟汉献帝西迁长安以避锋芒。时长安宫室早已毁败。司徒杨彪等以此为由阻止迁都,但董卓却说: 原先汉武帝住过的杜陵南山下,有瓦窑数千处,只需取些凉州材木来修复宫室即可落脚。他将杨彪免官,随后挟着献帝,驱迫数百万百姓踏上西迁之路。时值冬季,一路上百姓们啼饥号寒,加上军民拥挤践踏,所经二百里路程中,尸横遍野。直到四月,董卓一行才到达长安。

在长安,董卓依然故我,横暴之性毫无改变。

卓施帐幔饮设,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杀之。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未及得死,偃转杯案间。会者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诸将有言语蹉跌, 便戮于前。又稍诛关中旧族,陷以叛逆。

此时董卓也因众叛亲离,内心十分虚弱。为自全计,他在长安修筑坞壁,贮备物资,以防不测。他筑的郿坞,号称“万岁坞”,墙体高厚各七丈,里面积贮了供30年用的粮食。他对人说,自己成功就雄踞天下,不成功就守着郿坞以度终生。

果然,董卓的末日很快降临,司徒王允正在与董卓的部将吕布以及仆射士孙瑞等密谋诛除他。初平三年 (192年) 四月,汉献帝疾病初愈,要在未央宫会见朝臣。密谋已久的王允事先部署骑都尉李肃与吕布伏下10多名甲士,董卓刚进门,伏兵齐出,将之杀死。长安人听说董卓被杀,皆欢呼万岁,歌舞于道。这样,董卓乱汉的事暂告一段落。

从汉灵帝中平六年八月带兵入洛阳,到在长安被杀,凉州军阀董卓共操控东汉朝政两年多时间。这两年多,原本混乱的北方局势进一步恶化。关东盟军讨伐董卓,其实是各军阀军事实力的一次大展示。董卓死后,各路军阀就陈师布阵,相互争夺比拼,一个军阀大混战的局面就这样演成了。后来魏文帝曹丕记述此时间的情况时说: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 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 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曹丕另外还讲到“黄巾盛于海、岱”之类的话,是指军阀混战时今山东半岛一带青州黄巾活动的情况。

总之,董卓是凉州军阀的最主要代表人物,由他制造的两京之乱也是东汉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史家认为,这场祸乱及其引起的北方军阀大混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