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左宗棠和曾国藩为什么在攻下南京后闹翻?

天京城破后,左宗棠捅了曾国藩一刀,这一刀捅得曾国藩很疼很痛。原来在曾国荃率领湘军攻陷南京之际,太平天国有数千人突围出去,

天京城破后,左宗棠捅了曾国藩一刀,这一刀捅得曾国藩很疼很痛。

原来在曾国荃率领湘军攻陷南京之际,太平天国有数千人突围出去,这里面就有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而曾国荃没有仔细调查,就汇报说幼天王“积薪宫殿,举火自焚”,全歼城中十万太平军,南京一役,圆满成功。

曾国藩据此上报给朝廷,收到捷报后,朝廷册封曾国藩为一等侯,世袭罔替;同时册封曾国荃为一等伯。

没过几天,得知幼天王突围消息后,喜悦中的曾国藩心里凉了半截。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幼天王逃出生天,镇压太平天国就不算圆满成功,曾国荃攻陷天京的“首功”就要大打折扣,曾氏兄弟就有冒功之嫌,搞不好朝廷还要问责问罪。

曾国藩只好寄望在城外布防的湘军能把幼天王抓获,这样上奏朝廷时还有回旋的余地。

他没想到幼天王竟然逃出湘军的层层布防,逃到千里之外的湖州,投奔了太平天国余部堵王黄文金。更让他没想到是,居然有人不禀告他,率先把此消息奏报给朝廷。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一手提携起来的左宗棠。

左宗棠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由一个举人身份的巡抚幕僚,做到了统辖两省的总督。一是因为左宗棠个人才干,二是得到了曾国藩的提携。

左宗棠打一次胜仗,曾国藩保举一次。三年之间,左宗棠由襄办军务,到浙江巡抚,再到闽浙总督,曾国藩把左宗棠捧得和自己一般高。这样的保举,只有曾国藩能之。

按理说,左宗棠应该对曾国藩感恩戴德,但左宗棠从没表达过对曾国藩的感激之情。反而在当上浙江巡抚后,多次给曾国藩下绊子,被曾氏大营的人讥笑为“绝无良心科第二名”,排在他前面的是江西巡抚沈葆桢。

左宗棠在奏折中夸大其词,说幼天王受到十万太平军将士的热烈欢迎。洪秀全在天国覆亡前已经人心丧尽,更别说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孩子。李世贤、汪海洋对幼天王不感兴趣,黄文金虽有“迎主”的举动,但过后就避而不见了。

据金陵逃出难民供:伪幼主洪填福于六月二十一日由东坝逃至广德,二十六日,堵逆黄文金迎其入湖州府城。查湖郡守贼黄文金、杨辅清、李元继等皆积年逋寇,贼数之多约计尚十馀万,此次互相勾结,本有拼命相持之意;兹复借伪幼主为名号召贼党,则其势不遽他窜可知。且江西兵力渐集,李世贤、汪海洋诸逆如不得逞于江西,则遁入浙、闽,复与湖州踞逆相首尾,亦未可知。

左宗棠极力夸大幼天王的影响力,其意图就在告诉朝廷,幼天王远比南京城重要。幼天王能聚集太平天国的余部,重新复兴。那么镇压太平天国大业,只是完成了一半。曾氏兄弟凭着一半的战功,怎么能够封侯封伯呢?

朝廷果然勃然大怒,慈禧太后没想到老实厚道的曾国藩如此欺君罔上。降旨严厉斥责曾国藩:

据曾国藩奏:洪福瑱积薪自焚;茫无实据!似已逃出伪官。李秀成供:曾经挟之出城,后始分散;其为逃出,已无疑义。湖熟防军所报斩杀净尽之说,全不可靠!著曾国藩查明。此外,究有逸出若干?并将防范不力之员弁从重参办!

语气很严厉,不仅斥责前次报告“茫无实据”、“全不可靠”,而且要“将防范不力之员弁从重参办”。

如果仅关乎曾国藩个人荣辱,曾国藩可能会像以往一样忍了。但这次牵扯到他的部众,他的亲兄弟,搞不好还会引起军队哗变。曾国藩退无可退,他出手了。

至防范不力之员弁;是夕,贼从缺口冲出,我军巷战终日,并未派有专员防守缺口,无可指之泛地,碍难查参。且杭州省城克复时,伪康王汪海洋、伪听王陈炳文两股十万之众,全数逸出,尚未纠参;此次逸出数百人,亦应暂缓参办。

对于朝廷要“将防范不力之员弁从重参办”,曾国藩说成当时全军忙于战斗,“并未派有专员防守缺口,无可指之泛地”,把部下的责任完全推卸掉。“防范不力”的责任人由具体的“员弁”转变为抽象的“我军”,援法不责众之义,使此条惩罚意见落空。

然后,曾国藩反戈一击,揭出了左宗棠当年的旧创:左宗棠收复杭州时,曾有数万太平军逃出,左宗棠却汇报只逃走数千人。并理直气壮地质问:“尚未纠参”前者,何能“参办”后者?

曾国藩一出手就锋芒毕露,见血封喉,这记大耳光打得左宗棠好疼!

好斗的左宗棠岂能善罢甘休,马上再次上奏反驳:

曾国藩称:‘杭城克复,十万之众全数逸出’;所谓‘十万’、‘全数’,果何据乎?两城之贼于二月二十三夜五更窜出,官军皆于黎明时入城;夫以片时之久,一门之狭 ,而谓贼众十万从此逸出,殆无是理!至云杭贼全数出窜,未闻‘纠参’;尤不可解。金陵早已合围,而杭、余则并未能合围也;金陵报杀贼净尽,杭州报首逆实已窜出也。臣欲‘纠参’,亦乌得而‘纠参’之乎?至若广德有贼不攻、宁国无贼不守,致各大股逆贼往来自如,毫无阻遏;臣屡以为言,而曾国藩漠然不复介意。

曾国藩的辩词胜在逻辑缜密和结构巧妙,左宗棠则根柢事实,气势更盛。双方你来我往,互揭老底,斗个不休。朝廷这边正想分而治之,心中暗喜。只是大局未定,还没到兔死狗烹时候,也只好出来和稀泥:

朝廷于有功诸臣,不欲苛求细故。该督(谓左宗棠)于洪幼逆之入浙则据实入告,于其出境则派兵跟追,均属正办。

所称‘此后公事仍与曾国藩和衷商办,不敢稍存意见’;尤得大臣之体,深堪嘉尚。朝廷所望于该督者,至大且远,该督其益加勉励,为一代名臣,以副厚望。

“有功诸臣”,是指曾国藩,虽没有太多指责,但表扬左宗棠“尤得大臣之体”,“为一代名臣”,明显是贬曾抬左。

经过这番折腾后,两人彻底闹掰,此后,两人再也没有私下交往。

曾左失和后,左宗棠每见一人,必谈与曾国藩关系的来龙去脉。谈及此事,必大骂曾国藩。而曾国藩从没在公开场合说过左宗棠坏话,私下也很少谈论与左宗棠的是是非非。

后来,左宗棠西征,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其辖下的江苏正是西征军重要饷源地。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给自己下绊子,破坏他成就大功。

他没想到的是曾国藩分内的军饷总是足额及时输送来,此外曾国藩将最得意的部下刘松山交给左宗棠使用,刘松山立下大功,对左宗棠帮助很大。

这一次,左宗棠真的感动了。他思及与曾国藩交往的点点滴滴,有了些惭意。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国藩病逝于南京。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一时间,其同僚朋友、门生故吏云集南京,纷纷写祭文挽联悼念。感情真挚,发自肺腑,名作很多。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左宗棠从西北前线派人千里迢迢送来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后面落款赫然写着——晚生左宗棠!

参考资料:谭伯牛《战天京》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