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读书,是写作赠予我最好的礼物

说来真是惭愧,自从出了大学的门,我就几乎没怎么读过书了。那是我失去的几年,回忆里都是一片空白。没有读书,没有努力的青春是

说来真是惭愧,自从出了大学的门,我就几乎没怎么读过书了。那是我失去的几年,回忆里都是一片空白。没有读书,没有努力的青春是苍白无力的。

年过三十,才后知后觉地触摸到些人生应该有的状态。兜兜转转一大圈,回到原点后,才想起自己还有个“作家梦”,于是开始一点一点地尝试去写,但只是埋头写自己身边之事,抒自己心中之情,也不知道写作要有阅读的积累。可想而知,这样的写作之路尽头就是枯竭。

直到两年前,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还记得,我在图书馆发现的第一本书是鲁迅文集。时隔多年重拾学生时代的鲁迅,仿佛与久别的故友重逢,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扉页,心中默默说道:对不起,我来晚了。

因为写作的需要,我的阅读广度不断扩大。四大名著,诗经,史记,上下五千年的经史子集,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如盛开的鲜花般一簇簇地呈现在我眼前。我惊叹,我欣喜,竟然有如此之多宝藏待我去发现,去领悟;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书中的思想,品读着精湛的用字,真真为中华文化所折服!

在读书与写作的锤炼下,我受益匪浅,对于为什么读书,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01为什么读书

读书可以打开一个人的眼界与心界,可以让一个人的视野成几何倍数爆发式扩大。

以前我文章的主题大都是自己身边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实际上到最后,我也陷入了一种困境,自己的事搜肠刮肚也就像炒冷饭般翻来覆去就那几样,实在写不出什么新意。

当时我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发现大文豪鲁迅先生将古文中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改编出来,这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当时我在读史记的战国四君子,当我查经据典终于写出一篇文章后,仿佛历经短暂苦痛的蜕皮,收获了一个崭新的自己。我竟然可以写历史类的文章,我竟然可以编故事,这些挑战于我而言都是零的突破,不仅是写作上的提升,更是思想的升华。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放眼于历史长河,天地之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如此浩瀚深厚,写作的格局自然不用纠结于自己眼下的琐碎。

读书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更多的写作灵感。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写作不能只局限于自己切身体验过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创作。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像,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像是这个火发出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的大小。

《诗经.召南.小星》中的“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寥寥数语,让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寂静无垠的夜空中,几颗星星闪烁着微弱的星光。浩瀚的宇宙,深沉的黑夜,小星的光芒微不足道,并改变不了什么,然而依然坚持着闪耀自己。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应如此?纵然前路茫茫不见繁花似锦,不还是应该尽一切所能坚持自己的努力吗?我觉得这就是读书带给人的想象力,品读得越细,挖掘得越深,书中的内容就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启迪。

读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进而影响他的文风。

苏东坡的文章中总透露着一种大气和淡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令人叹服拍手叫绝的诗句是如何而来?其实苏东坡这种逍遥于天地之外,自在人心的文风缘于苏东坡深受庄子文章的影响。“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出自《庄子》三十三篇之首的《逍遥游》。庄子那极具浪漫主义感染力的优美文字和超凡脱俗的思想,对于苏东坡成就自己的文学地位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02读什么

当今时代,读书资源浩如烟海,即使我们穷尽一生,读得书也是九牛一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成效,与写作相得益彰呢?简而言之,就是阅读中国经典著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细细品读的话就会感到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营养。

首先,经史子集,包括《诗经》,《史记》,曾国藩编著的囊括上下五千年最优秀文章的《经史百家杂钞》,这些都是中华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值得反复细细品读。

而且,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文化是需要经过一段一段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的,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才能形成今天的丰富民族文化和经典的文章。因良好的写作功底必得依托一定的历史知识储量。

第二,古诗词。诗词之美,勿庸赘述。古人的一首诗词,今天完全可以引申出一篇文章。比如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词开篇并未表述嫦娥如何伤心,而以一种环境的烘托来引人入境,最后点睛之笔落在”碧海青天夜夜心”,幽幽的哀怨如泣如诉,直击人心。这样诗词的创作手法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03怎么读

1.以读书的节奏来看,分三步走:

最初是泛读,“初次相见,先混个脸熟”。大体浏览一遍,对文章的题目,作者,主题有个大致了解。将全文通读两遍。有了熟悉的感情,不再望文生畏之后,就开始近距离深层次的接触——精读。

研究每个字词的意思,将文章诗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便于更好地掌握作者想要表达抒发的感情。这个精读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读一遍,而是要反复读,可分成很多次,间隙中就拿出来研读一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待到与文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已经对它了如指掌,想要结为连理,达到水乳交融,就要升华到第三步背诵。读过的经典文章要想为你所用,并且信手拈来,必须要以博闻强记为基础。可以说,背诵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必经之路。

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为例,首先是泛读两遍,了解作者情怀及文章主题,厌恶世俗,归隐田园。对文章建立好感后,趁热打铁进入精读阶段,字斟句酌,品味文字之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这段文字精彩至极,“役”字总得甚妙,将心灵的困顿刻画得淋漓尽致。“谏”,坚决地撕开血淋淋的事实,往事不可追回。“恨”,将遗憾的心情表露无遗。在精读阶段,还可以去查阅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更好地领悟文章思想。在对文章进行了庖丁解牛的解析后,就要大声诵读,将其背诵下来。此文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2以阅读对写作的具体运用来讲,主要分析有两方面:写景和写人。(因我涉猎较少,所以主要分析这两方面)

其实,写作是在阅读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当我们阅读了很多文章之后就会发现,很多文章都是“老壶装新酒”,为什么同样是写景,写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有的文章就写得那么精彩绝伦,那么感人至深呢?那么,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有针对性地分析,学习,然后将此方法应用在我们的写作中。

写景,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摹写,诗文如果能像水波,透过它就可以望见风的形状,写景也就成功了。简单一点说,写景要有绘画的感觉,但是写景的功力要高于画画的技巧,要精致地将景描摩出来,更重要的事烘托一种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不光刻画了景,而且烘托了静谧之情。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明为写景,实际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写人,对人物的刻画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语言来提现人物的精髓。人物如何才能活灵活现,深入人心,一定要选取最特征鲜明的事例来突出他的特质。“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形象地刻画出了牧童怡然自得的性情。“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个深刻事件,让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质根植于人心,实为妙笔。

3读书的最关键点,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而非用眼去读。古书曰:“求古人之心,必先求吾心,乃可见古人之心。此论最好,真读书之法也。”

掌握了读书的心法,尘封在书页里的文字都有了生命,跳出来与你对话。你会看到思想的脉络是怎样在历史中延伸,而自己又处在这条脉络的哪一个结点上。书中的思想精髓与你水乳交融,书中的妙字为你信手拈来,文章自然是浑然天成。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写作,我一不小心潜入了读书的仙境,并深感幸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