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永贞革新——唐王朝的最后挣扎

前言封建社会历史中的许多政治革新总是显得有气无力,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以反对宦官专权:

前言

封建社会历史中的许多政治革新总是显得有气无力,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

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以反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为主要目标 ( 实施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无疑是正确的,进步的。但因支持改革的顺宗久病不愈,守旧势力强大,而且联起手来进行反扑,在革新进退维谷的时刻,革新派内部出现 严重的裂痕。这一切致使革新很快即走上了失败的道路。虽然它是只有一百四十六天的一场革命,但它毕竟是大唐帝国走向衰亡闪光的转折点。

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永贞革新的开始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皇帝病逝,长子李诵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改年号为永贞。李诵为人宽厚,尊重师傅,见了老师总是先行礼。同时还爱好文艺,喜欢吟诗写字,棋下得也不错。王叔文、王怀是他的棋待诏,虽然官位不高,但思想却很激进,经常给他讲些民间疾苦的事,对当时朝廷内外的一些弊端也评论得头头是道。顺宗本是一个想要有番做为的人,他对唐王朝当时的统治也很不满意,看到“二王”有如此好的改革方案,就对他俩十分器重。唐顺宗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王叔文和王伾提为翰林学士,让他们革新朝政。

刘禹锡,王叔文等人

王叔文等得到新皇帝的信任,便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程异、陈谏、凌准等安排了重要职位,以便实行他们的革新计划。王叔文等人多是中下级官员,对当时腐朽黑暗的政治局面看得比较清楚,想在政治上进行番改革。 君臣之间有了共同的愿望,革新派的手中又有权力,因此,他们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永贞革新的举措

1.他们首先解决的是宦官当权的问题。他们取消了“宫市”,不准太监们自己到外边买东西。接着,他们把“五坊”也解散了,让那些横行街市的“五坊小儿”统统到宫中当名役,又把久闭深宫的宫女和教坊女妓六百余人释放回家。他们还通过唐顺宗发布命令,废除百姓积欠官府的一部分租税,停止地方官的进奉,降低盐价。单这几项,就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很得民心。

2.对于贪官污吏,革新派严加惩治。京兆尹李实是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能手。他原先在外地做官的时候,就因为克扣军饷,引起军士们的愤怒,军士们打算刺杀他,他吓得连夜从城墙上用绳子逃走,后来他当了京兆尹,在天子脚下也没有丝毫收敛,而是更加放肆地聚敛财富李实在朝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以前也有很多正直的官员想要处置他,但都被他在朝中的力量所阻挠,但王叔文却顶住压力果断地宣布了他的贪污罪行,把他贬到外地去了。长安市民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拍手称快,许多人揣着砖瓦石块,准备在半路上拦截他,痛打一顿以消心中恶气。李实听说后,不敢稽留,当天晚上就偷偷地从长安逃走了。

永贞革新举措

3.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革新派采取的措施是先限制其权力,然后再削弱其势力。但这些节度使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在想办法自保。创南四川古度使韦皋派刘辟到长安,对王权文进行威胁利诱,想要完全控制四川地方,来扩大割据的地盘。王叔文拒绝了韦率的要求,并下令杀掉刘辟,刘辟吓得狼狈地逃回了四川。王叔文选拔老将范希朝统率禁军,并且担任京城以西各城镇行营的节度使,派韩泰为行军司马,接管宦官的兵权。可惜当时官官的权力已经很大,滲透到了朝廷的各个角落,一条利国利民的重要措施被宦官们暗中破坏了,最终也没能实现。

4.王叔文等人知道,要想使革新有保障,就必须有军队做后盾。那时长安防务是由神策军负贵的。神策军的总部设在奉天,称为神策军西行营,由宦官杨志廉、孙荣义分任左、右中对。王叔文建议顺宗派宿将范希朝为神策军京西兵马节度使,派韩泰做副使,想使军队脱离宦官统辖。宦官头子俱文珍知道革新派要夺他们的兵权,吩咐神策军的将领拒绝服从朝令。待到范希朝和韩泰来到奉天行营召见诸将时,将领们竟然没有一个来报道的。范、韩只好回去告诉王叔文,在这种情况下,王叔文也无可奈何。永贞革新的突然夭折

唐顺宗

宦官们已经意识到革新将带给他们的危险,便去跟那些看不起王叔文的大官僚黄裳、袁兹等人联合,共同来对付革新派。革新派推行的一些政策涉及到很多守旧派的利益,所以很快他们就结成了同盟,在朝廷上为难革新力量。正在这个关键时刻,顺宗患了风疾,说不出话来;而王叔文因为母亲去世,回去奔丧;王伾也在这时患了中风。至此,革新派失去了中坚力量。宦官们在当年七月,逼迫顺宗让太子李纯代理朝政;八月,下诏让位太子,李诵做太上皇。下年正月,顺宗便去世,这位46岁的皇帝在位仅仅8个月。

李纯是顺宗的长子,史书上称“宪宗”,他是在太监和官僚的拥护下当上皇帝的,还没等正式登基便下令贬王还为开州司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叔文是病着勉强挣扎着到了贬所,不久便死了。过了一年,宦官们对王叔文不放心,又让宪宗下一道诏书,在渝州把王叔文杀害了。

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等8人,原先是贬谪为边远州郡刺史,还没到任,就再贬为州司马。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只进行了146天,就县花一现地夭折了。这一事件,因为发生在唐顺宗永贞年间,所以历史上称为“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原因及启示

永贞革新是唐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的最后一次挣扎,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最终也没有成功。这一点足以说明唐王朝的积弊有多深了。

唐顺宗

唐顺宗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我们不好评论,因为他在位只有8个月。但从他8个月的所做所为来看,他的确是一个想要有一番建树的人。他重用更了解民情的下级官员来实施这次政治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但他却疏忽了一点,这些下级官员缺少深厚的政治背景,没有足够的政治功绩,也就缺少足够的威望。这就注定他们的革新缺少力量,最终难免走向失败。

每一次革新都是一次新旧势力的较量,但往往革新势力要比保守势力弱很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采取有效的办法,团结大多数力量,打击破坏力最大的一小部分,例如宦官专权。而这次的革新派打击范围太大,急于一步求成,也是他们这次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这也是唐王朝在最岌岌可危的时候所做的一种努力,虽然他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勇于革新的勇气和精神令人钦佩。

(全文2381字)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