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古代打一仗真的有几十万人?千万别被骗了,一半都不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在古代都是冷兵器时代,近身肉搏,用热血染红大地,用赤诚的忠心保卫国家。也诞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在古代都是冷兵器时代,近身肉搏,用热血染红大地,用赤诚的忠心保卫国家。也诞生很多经典的战役,以少胜多,以退为进等等,利用计谋和胆识进行博弈。

经常能够在影视或者书中看到古代中打仗动不动就是上几十万人口,乌泱泱一片,在春秋就有白起坑杀40万赵军,楚汉之争中项羽让章邯的20万秦军成为孤魂。

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的事情吗?一场战争几十万人刀光剑影,到底是几十万人近身肉搏,还是夸张的记载,粮草又怎么办,以及受伤或者死后的尸体怎么处理?

兵役制度

在古代战场中基本都是弓箭手和贴身战士的较量,所有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兵役制度,但几乎不变的就是全民兵役制,比较出名的就是府兵制和募兵制,这两样也有优缺点。

府兵制优点就是平常在家干活,有事就打仗,缺点就是长期不训练导致血性不足,而且没有了土地那就不愿意帮国家打仗了。

募兵制优点在于比较正规,有一套方法和制度约束管理,战斗力强。缺点在于谁给的钱多就为谁卖命,很容易造反。

真真假假

人口基数也决定了战场上打仗士兵的数量,在奴隶社会时期人口大概是1000万左右,到了封建社会就开始增长了,到西汉元年大概是6000万左右,清朝时期更是到了3亿。

整个历史人口的增长和跌落都是跟是否是乱世有很大关系,三国时期打完之后蜀国不到百万人口,曹魏还能有个两百万,东吴一百万出头,其中没有登记在册的还有很多,但是无法统计,可以想象乱世带来的灾难。

即便如此真正上战场的人口也没那么多,用三国时期来讲述。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有80万军队,实际上是20万出头,官渡之战的袁术也吹有70万,其实也只是15万。而且这些兵力也几乎是王朝的家底了,其中还被分出守家的、守边疆的、常规地驻守的等等,扣下来能够调动的7成左右都不错了。

粮草补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也是要吃饭的,后方的支援也是要做到准备,再减去煮饭伙夫,一场战争下来实际上战场的人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曹操的集团当时实行的是屯田制,一年下来多的百万斛。

其实不止伙夫,还有为伤病治疗的军医也要算在其中,军队中有专职的军医随行,在先秦就已经出现管理药物和治疗士兵的相关人员,三国中就已经出现军医的制度化和分工,宋朝更是细致,分类到了“医药园”和“正骨金簇科”以及兽医。

宋朝的兽医也是一大亮点,从购买马匹运输到战场,都有兽医跟随。还有医生还总结当时的病症汇成书籍《虎铃经》就是代表作之一。自建隆以来,近臣皇亲、诸大校有疾,必遣内侍挟医疗视,群臣中有特被眷遇者亦如之。其有效者,或迁秩、赐服色。边郡屯帅多遣医官、医学随行,三年一代。出师及使境外、贡院锁宿,皆令医官随之。--《宋史》

古代战争中后勤其实是一块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朝廷到每一个战士都有属于自己的作用。从朝廷给军费和兵器就有几个部门管理,设置有三司、户部等机构,到了中间还有转运使等人确保军费、军粮、兵器的安全。整个战场是个活的动物都要吃东西,如果真是几十万人数一天下来军营光煮饭都没停下来过,非常不符合古代生产力和人口的关系的逻辑。

所以为了鼓吹士气,在记载中都运用夸张的成分,真实的战场之上很少出现数十万黑压压一片扭打在一起,正常都是数千人,多一点就是上万人。

收拾残局

那么古代战死的人是怎么处理的呢?其实在古代两边打仗总会有一边是胜利的一方,胜利的一方一边要清扫战场,武器都是真材实料,收集回来。人就分类去处理,还有希望活下来的就治疗,如果已经闭上眼睛的就收尸,有条件就火化没条件就挖坑埋了。

如果是守城攻防战,一般都是守城的来处理,如果城没了,要么当成战俘要么就是闭上眼。武器也是统统回收,比较这些都是钱。

这些就涉及到了古代战场的礼仪,没想到古代打仗还有军礼这一层说法吧。在先秦时期对于战争礼仪都是有一套的规定,也算是不成文规定。无论是开战之前还是战败之后都是如此,虽然后代有继承,但也很少去实施,更多是的挑衅的作用。

归纳总结

所以在历史上几十万大军出动,横扫多少个城池,这些都带有一定的水分在其中,其实仔细看史书也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一些猛将出发时带了上千人,却能够快速扩大地盘,其中却没有记载到对方有多少人,拆分出来探究一下,其实也能得到答案。

我是小旭,用不一样的角度去发现历史,觉得不错可以点个关注点个赞。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宋会要》

《宋史》

《中国兵史通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