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8年,朱元璋进军睦州,俘虏了一名大儒宋濂,当时,朱元璋长子朱标已经4岁,虽然朱元璋军中有刘伯温、李善长等智计百出的谋士,但朱元璋对朱标极为看重,于是便带着朱标,前去拜访宋濂。
当时,正是元末乱世,对于农民起义军,宋濂并没有多少好感,也不认为朱元璋能成事,对朱元璋并没有多少好感,见朱元璋父子二人前来,很是不喜,便板着脸道:“我教人,是非常严厉的,如果你儿子不听话,我能不能打?”。
本来,宋濂只是试探一下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竟斩钉截铁道:“不死就行。”,朱元璋这样说,宋濂也不好再推辞,只能答应跟随朱元璋去南京,教授朱标“五经”。
除了教导朱标学业,朱元璋对宋濂,也极为看重,1363年,让宋濂进礼贤馆,1368年,又让宋濂主修元史,而宋濂,也没让朱元璋失望,将朱标给教育成了一位性格仁慈宽厚的储君。
对于朱元璋的残忍嗜杀,太子朱标是打心底里反对,但执政后期,朱元璋是越来越不听人劝,杀戮更甚,一次,朱元璋又大开杀戒,太子朱标不忍,便劝谏道:“陛下杀戮过重,恐伤天和!”。
朱元璋不作声,第二天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让朱标捡,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便语重心长道:“你怕有刺不敢拿?我现在把刺拔掉,交给你岂不是更好?”,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杀功臣,整顿内务,都是为了朱标好。
但朱标却不以为意,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也很直白,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惹得朱元璋大怒,拿着一把凳子,就给朱标扔了过去,朱标落荒而逃.....
虽然朱标竭力劝阻朱元璋,但可惜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这开国功臣,是越杀越多,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胡惟庸九族,此案牵连甚广,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都受牵连而死,当时的宋濂,虽然已经告老还乡,但依旧遭到池鱼之灾,孙子宋慎、次子宋璲惨死狱中。
可即便如此,朱元璋还不满意,打算连老宋濂也一起处死,太子朱标听闻此事,是心急如焚,如何能看着自己的老师惨死?于是朱标二话不说,便跑去向朱元璋求情,朱元璋不肯,父子二人闹得很不愉快。
情急之下,朱标竟然跳入河中,以死表明自己救老师的决心,朱元璋见状,赶忙命侍卫下河去救,救上来后,恨铁不成钢道:“痴儿子,我杀人,何预汝耶?”,意思是说,我杀人,用得着你干预?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朱元璋最后还是放了宋濂。
可救朱标的那些侍卫,却受到不同待遇,脱衣服救人的,直接被朱元璋斩首,而穿着衣服下河的,却连升三级,为何差别如此大呢?朱元璋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太子溺,侯汝等解衣而救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