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之一

近日,与韩回之兄聊天,谈及当年韩天衡美术馆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展的首展《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可谓元气盈沛,

近日,与韩回之兄聊天,谈及当年韩天衡美术馆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展的首展《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可谓元气盈沛,名动江湖,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回之兄陷入往事回忆,当年此展为回之兄策划(吴清学术主持)。香道器具,本他孜孜痴迷之物,他说,当年香道在国内初肇,远没有现在的兴盛,沉香文化方兴,很多内涵大家还不大了解,但是本展策划人已经敏锐意识到,沉香中国传统香文化的传承,不是靠所谓的沉香、合香来传承的,而是靠一系列的焚香、用香、调香的工具所传承的。所以,本展不是一个沉香展,而是一个文房香事文化展。

由于展览办得早,当年对一些文物知识在认识上有一定局限,现在随着认识的深化,也认识到当年办展中存在着不足。现在作为当时留下的图片资料,为了保持一个展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我们没有逐一去标示每件展品的定性信息,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自己加以甄别,也希望这样的资料能对各位有一个虽然未必非常大,但是确实存在的价值意义。

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

第一部分

佳展回顾系列

香道,是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祭祀、祝祷;熏香,则是一种生活情趣,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好。两者历经两千余年,合成为璀璨多姿的东方香事文化,是东方人的“特产”,西人对此云里雾里。所谓“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一炷听秋水,何时许对谈。”

此次展览共征集到600多件展品,历史跨度绵长,脉络清晰,从春秋战国到当代香具都有涉略,尽可能完整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演变与传承。大部分藏品源自私人藏家,为几十年潜心收藏的结晶。

其中一些重要展品对中国香文化历史的梳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多件造型典雅的陶瓷博山炉,器形硕大,纹饰流畅大气,不仅体现了汉、晋、唐、宋王朝的盛世雄风,对中国陶瓷史的叙述也形成有力补充。

唐五代时期的铜莲花形持炉和同一时期的铜宽沿蹴鞠云纹高足炉等,均为中古时期香具中的代表器具,以往只在壁画和绘画作品中寓目,而实物比较罕见。

明代剔红渔翁得利幢盒流传至今有五百多年,历经辗转而未曾失散,盒盖俱为原配,品相精美,如有天佑。香料中令人大饱眼福的是一串由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收藏的清代顶上土沉香朝珠,共108颗,珠形硕大浑圆,包浆浑厚,香味历数百年不散,愈为醇厚清神。

有些藏品还为我们探究古代香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据。日本的香道是在唐代从中国传过去并稍作演变的,从现存于日本正仓院的香道文物可知,不少器物以沉香作为媒介,将沉香木切割成片,在制作小桌、供器、刀柄或乐器时用于装饰性镶嵌,以提升器物的品级。这也说明唐代人们对沉香的理解与明清时期有所不同,比较重视在器物层面的表现。

此次展览中有以沉香拼合的人物山子小杯等藏品,为这个结论提供了佐证。另外,我们也可从《清明上河图》上出现的“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等内容,可知当时已出现了一定规模、注重品牌的香铺,由此证明,在北宋的北方城市,香文化已从士大夫阶层向平民阶层延伸普及,也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自觉体现。

故而策展人也将宋、元、明列入此次展览的重点,许多炉具、香盒、香道具都产自这一时期,呈现一时之盛的局面。当然,广义的香道文化,应该是以宋代为典范。这次展览首次拿出私人秘藏让公众分享,对推动香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加深人们对于香道珍玩的赏识,起到了极好的榜样作用。

中国数千年灿烂的熏香文化,由简而繁,由滥荡于上古商周祭祀,战汉魏晋熏衣燎室,隋唐礼佛熏制,至两宋元明文人香事习静参悟等各种用途。自先秦两汉以来留下了大量的香学文化遗产,是一座巨大的香文化宝库,需要我们后人来研究学习并发扬光大。

而今沉香以及香事文化正日益得到复兴。在沉香的收藏以及香道、香事活动中,香具、香器等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澄怀观道 历代文人香事文物特展》通过香炉、香盒、香瓶、香柜等历代香具的精心展陈,给读者拉开一幅唯美的盛世香图,如战国璇玑纹活环链双龙提手三足铜吊炉,晋黄褐釉越窑香熏,北宋白瓷高足炉,明错金银饕餮纹“石叟”款出戟鼎式炉等,以不同的炉具造型,呈现各个时期焚燃香料的变化;又如唐代银香合、宋代湖田窑青白瓷堆塑花卉纹香合、元杨茂作红面剔犀大香盒、明剔红渔翁得利多层大香盒等,则以不同的花纹装饰体现了文人审美由简入繁的变化;再如宋剔红牡丹纹长方盘、元剔红孔雀香盘、明剔红牡丹鹦鹉方盘、明螺钿刀马人物大香几、清铜鎏金造办处做炉瓶三事等,以其独特且极致的工艺手段,体现了文人对香事文化的倾心尊崇。

上海科技出版社精选214件展品出版了《澄怀观道——历代文人香事文物》一书,顾问韩天衡先生、主编吴清、韩回之先生均是著名的学者藏家。

出借人来自国内二十多位私人收藏家。其中战国璇玑纹活环链双龙提手三足铜吊炉,晋代黄褐釉越窑香薰,北宋白瓷高足炉,明代错金银饕餮纹“石叟”款出戟三足鼎式铜炉等,以不同的炉具造型呈现各个时期焚燃香料的变化。

又如唐代银香盒,宋代湖田窑青白瓷堆塑花卉纹香盒,元代杨茂作红面剔犀大香盒,明代剔红渔翁得利多层大香盒等,以不同的花纹装饰体现了文人审美由俭入繁的变化。再如宋代剔红牡丹纹长方盘,元代剔红孔雀香盘,明代剔红牡丹鹦鹉方盘、螺钿刀马人物大香几,清代铜鎏金造办处作炉瓶三事等,以其独特且极致的工艺手段体现了文人对香事文化的无比重视。还如明代棋楠山水笔筒、清代棋楠满汉文斋戒牌、棋楠扳指、棋楠朝珠、柬埔寨菩萨绿棋楠山子皆为传世香材中的奇品,件件独具特色,不论从曼妙的香味还是精湛的工艺都给过手之人带来神奇美妙的嗅觉和视觉感受。

《孔子家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本文图片资料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