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衰(?-公元前622年 )即赵成子。晋国的战略家、军事家,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从晋献公二十一年跟随重耳流亡列国十九年,晋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回国任上卿。晋文公四年,赵衰随晋文公参加城濮之战,在赵衰、先轸、狐毛等策划下,打败了气焰嚣张的楚国,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赵衰于晋襄公六年去世。
赵盾(公元前655年-前601年)即赵宣子,是赵衰之子。晋襄公七年任正卿,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晋文公之后的第一位专权重臣。历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三朝,维护了晋国的霸业。
赵衰与赵盾,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时期的重臣。赵衰居功不傲,为人谦和。在文公论功封赏时,曾有过“赵衰三让”的故事。晋文公问赵衰谁可任中军主将,赵衰说:“郤縠可以。他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而且很重视先王的法规典籍,道德和信义,这是国家的根本。能够重视的人,心中就掂记着百姓,就让郤縠任中军将吧。”文公采纳了的建议。
文公又想任命赵衰为卿,赵衰推辞说:“栾枝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多识广,都是担任卿的人才,我不如他们。”于是文公任命栾枝将下军,由先轸担任副将。
文公又让赵衰任下卿,赵衰又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国家,成效十分显著,不能不任用他。”文公便任狐偃为下卿。此时狐偃又推辞说:“狐毛的智慧超过我,且年龄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我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公于是派狐毛将上军,由狐偃为副将。狐毛死后,又派赵衰代替他任副将。
晋襄公经常受到赵盾裹挟,继位七年就死了。在举立新君时,公室卿、大夫之间分歧很大。晋襄公有姬雍、姬乐、黑臂、夷皋多位公子,襄公临终前想立幼子夷皋为君。可赵盾提出:秦狄临国为仇,国家多难,立幼主自然与国无利。诸公子姬雍居长,又有好贤之名,在秦国供仕,立姬雍则有利发展与秦的关系。赵盾的意见无疑有一定道理。可当秦国将姬雍送到晋国边境时,赵盾又听从襄公夫人的说教,改变了主意,又坚持要立夷皋为君,随即引发了一场秦晋之战。
赵盾在立君问题上出尔反尔,在行政上党徒伐异、独断专行,严重激化了公室内部及与诸侯间的矛盾。因赵盾权重位高、行为自专,晋重臣狐射姑被迫逃往潞国,先篾和士会也被迫逃往秦国。第二年,又发生了先都、萁郑父、梁益耳、蒯得等五人刺杀先克的事件。因为先克是赵盾的亲信,赵盾执意要杀先都等五人。晋襄公夫人发表意见说:此五人事起争权,并非篡逆,要求只杀主谋,不诛连他人。可赵盾我行我素,坚持杀掉了了五人。并且说:“主少国疑,大臣擅杀,不大诛戳,又何以惩后呢?”
后来,赵盾似乎又想缓和矛盾,他将狐射姑、先篾、士会的妻子及儿女分别送往潞国和秦国,想以此感化他们。尽管如此,赵盾的独裁形象已经远近扬名。一次潞国大夫问狐射姑:“赵衰与赵盾是父子,他们哪一个更贤明呢?”狐射姑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赵衰与赵盾都是权臣,又都是能臣,他们象两个太阳,可两个太阳不一样;赵衰像是冬天的太阳,使人感到暖和;而赵盾则像是夏天的太阳,使人感到畏惧。”
后来,赵盾族弟赵穿杀死晋灵公,史官董狐将“赵盾弑君”记在史简上,赵盾申辩无果,他的供职才有所收敛。
赵盾死后,因赵族势力盘根错结,威胁到公室及官员的安全。司寇屠岸贾在晋景公的支持下,发动下宫之役,将赵氏家族满门抄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