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华北大旱1920年,赈灾粮食发放现场

【华北地区受灾地,负责维持赈灾秩序的军队士兵。】民国九年(1920年),中国的北方地区大旱,严重的灾情遍及冀、晋、鲁、豫

【华北地区受灾地,负责维持赈灾秩序的军队士兵。】民国九年(1920年),中国的北方地区大旱,严重的灾情遍及冀、晋、鲁、豫等五省,逾三百个县受灾;数千万人因此次大旱沦为灾民,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灾区伤亡人口已逾五十万。中外各界人士纷纷参与赈灾活动。

【华北地区受灾地,赈灾粮食的发放现场。】民国年间,各种天灾人祸频发;因为当权者的腐败、战乱频发等原因,当时的统治者们在组织救济方面,常常效果不佳。这个时期,民间的慈善团体有很多;同时,国外人士捐款亦非常积极;弥补了当时政府部门的低效、失职。

【华北地区受灾地,灾民们的合影。】此次华北地区巨灾发生时,国内外的各种义赈组织多数属于临时成立,他们往往独自展开救济行动,缺乏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当年11月,北京(国际统一)救灾总会曾经专门为此邀请各地的赈灾团体,组织召开了赈灾联席会议。

【华北地区受灾地,当时的受灾乡镇街景。】当时,华北地区的赈款来源,是以国外、国内的慈善捐款为主;大部分捐款来自国外,其中,美国各地的捐款最多。著名的华洋义赈会,亦是美国传教士创建的;华洋义赈会在成立之初,就将救济工作偏重在河北省的广大农村。

【华北地区受灾地,来到灾区发放物资的美国教会传教士,穆里尔·韦伯·特里曼(中,坐在人力车上者)。】本组图片的拍摄者是穆里尔·韦伯·特里曼(Muriel Webb Treman,1899年-1991年)。穆里尔·韦伯·特里曼先生是美国卫理公会、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传教士。

【华北地区受灾地,正在排队等待领取赈灾粮食的人们。】在穆里尔·韦伯·特里曼拍摄的本组图片中,还有很男人仍然留着清朝的辫子。事实上,早在晚清时期,有识之士们就在倡导剪辫、易服;这个时期,衰弱的清廷对此并不严禁,学界、军界在国内首兴剪辫、易服之风。

【华北地区受灾地,正在领取赈灾粮食的人们。】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内务部就曾经颁布严格的剪辫令。但是在普通百姓中,有些人是非常抵制的;另外,在广大城市与县城,各级政府部门虽然也开展过集中剪辫子行动;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并非十分严格。

【华北地区受灾地,正在发放赈灾粮食的美国教会传教士。】根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京城男人中,未剪辫子的还有近五千人。一直到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我国的农村及偏远地区,还有少数男子仍然坚持留着辫子。由此可见,剪辫子行动的难度。

【华北地区受灾地,民间义赈组织的工作人员与捐赠救灾物资的士绅。】建国后,相关部门曾经大规模开展了江河治理行动;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持续增强。从近百年的华北灾情分析,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华北老照片,1920年。摄影:穆里尔·韦伯·特里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