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手表、时钟,白天只能透过观测太阳的照射角度来判断时间,然而这方法到了夜晚就不管用,后来才有了「沙漏计时」,不过晚上谁还会盯着沙漏看呢?于是「打更」的职业也就因应而生。但是除了报时之外,事实上,打更最早是用来「驱鬼」用的!
「天乾物燥,小心火烛!」这句话可说是电视剧的经典桥段,「打更人」也叫做「更夫」,穿着马褂,手持灯笼、提着铜锣,沿着街边敲打,不断吆喝着。然而,最早以前,打更源于巫术,主要是为了驱鬼,而且不是随随便便的阿猫阿狗可以胜任,必须要巫师才行。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
随着时代变迁,打更遂成了判断时间的方式,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人们听到打更声,便知道时间,像是:
打落更(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时,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至于为何不打六更(凌晨五点)呢?
因为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的情况下,五更一过基本上就已经起床做家务了,就连皇帝也准备上朝了。久而久之,更夫也慢慢被赋予一些职责和作用,例如和衙门建立合作机制,更夫在打更时身兼巡逻重责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