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记念刘和珍君》的深远影响,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从中学起就把“段祺瑞”归为北洋残暴军阀的代表。
而早在1924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25周年,大学生进行国内大人物票选活动。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位居第一位,新文化革命领袖陈独秀位居第二,北大校长蔡元培居第三位,而并列第四位的是:大文学家胡适和大军阀段祺瑞。
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被视为暴戾残酷的军阀头子在民国时期,竟凭一已之力多次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三造共和,居功至伟。
段祺瑞在任时,定下六个规矩: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送外号“六不总理”。
段祺瑞,字芝泉,号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号称“北洋之虎”,他是1916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三一八惨案后被迫下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享年72岁。
1926年3月18日,北京街头阴冷无比。上午十点左右,数千名学生和市民高举白旗,来到执政府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游行中,场面失控,造成47名学生当场死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就是其中一员。李大钊、陈乔年也在游行中负伤。
但段祺瑞当时并不在执政府,开枪也根本不是他本人下令。听到学生去世之后,他不是立马下令封锁消息而是跑到事发现场,长跪不起,痛哭不止。一来痛惜这些年轻学生们猝然逝去的生命,二来是他一向爱惜自己名誉,视为性命,而今,一世清名,毁于一旦。
第二天,他就向国会引咎辞职,表明从此一生不再过问政事,并终身食素。终其一生,段祺瑞内心一直是挣扎的、也是隐忍的,他的挣扎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挣扎,他的隐忍也是那个时代全部读书人的隐忍。
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
可至死也没有看到中国走向共和。
他一生爱惜清名,却一世清名,毁于一旦。
他一生立志治国扶乱,更多时候却无可奈何。一生居于庙堂之上,威震八方,却又清廉正直,坦荡君子。
当人生走到尽头时,他看上去却更像是一个孤苦但随和的老者,一个围棋爱好者,一个干净的读书人。
梁启超这样评价段祺瑞:“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这个社会,纵有千古,横有八方。
上下五千年,真正应该尊重的,不仅仅是那些胜利者,而应该是那些“尽人事顺天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