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赵匡胤创立了大宋朝盛世,解决了内忧外患,为何最终传位于弟弟

历代君王费尽心力得到皇位,都是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除非没有儿子才会考虑传位于弟弟或者在宗室里过继一个儿子过来传位下去,

历代君王费尽心力得到皇位,都是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除非没有儿子才会考虑传位于弟弟或者在宗室里过继一个儿子过来传位下去,然而宋太祖赵匡胤却明明有2个儿子,并且他驾崩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但终于继位的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种不符合历史规律的传位方式背后有什么秘密吗?

电视剧里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是如何从一无所有的待业青年成为帝王的?

赵匡胤有7个兄弟姐妹,成年了的赵匡胤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早早出去闯荡,机缘巧合之下去了当时还是后汉节度使郭威旗下当兵,跟在郭威身边亲眼学到了郭威如何一步步造势筹谋取代了刘知远自己称帝创立后周政权,郭威死后由养子柴荣继位,赵匡胤跟着柴荣建立了很多战功,在军中威望甚高,柴荣死后传位于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

陈桥兵变 下属拥立赵匡胤

赵匡胤跟着郭威和柴荣这些年,将他们如何建立威望,如何取代政权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独有的人格魅力,也如法炮制一翻,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兵不血刃的让幼帝柴宗训将皇位禅让了出来。(具体过程这里不细说,反正他不是意外也不是被迫当上皇帝的,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做了很多铺垫工作,不过他人品宽厚虽篡权但并不杀人,所以史书风评还不错)开创大宋朝后赵匡胤如何解决内忧外患

杯酒释兵权 武将自动交出兵权

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外部通过自己多次亲征摆平了南唐,后蜀、南汉、契丹、北汉,使得国家逐步实现了统一,对内部,通过“杯酒释兵权”,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将开国功臣武将的兵权全部收回,加强中央集权,革除了五代弊政,为国家创造 了安定平和的局面,也为大宋的 经济繁荣创造了先决条件。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赵匡胤为何突然死亡并传位于弟弟赵光义

解决了 内忧外患,赵匡胤可以说到了人生巅峰,他一边有意的培养长子德昭的治国理政能力,一边忙着迁都洛阳,但是往往人生到了巅峰就会有意外不期而至

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哥哥称帝后为避讳改的名)在这些年里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也建立了不少功劳,他也想尝尝这最高权力的滋味,他觉得哥哥可以做皇帝,自己能力也不差啊,况且还有“金匮之盟”——

原来,赵匡胤在称帝的第二年(961年)杜太后就病死了,当时赵匡胤两个儿子还小,老太太临终前交代赵匡胤要传位于兄弟,说柴宗训就是因为太小所以赵匡胤才有机会坐上皇位的,所以我们赵家不能让这样的事重演。面对母亲遗言越匡胤只能点头答应,答应了还不算,老太太还让他签字画押,于是由赵普将这件事以文字记录下来,放在金匮之中,藏在秘密之处由传人掌管,这就是金匮之盟。赵光义当然也是知道这事的,自然心里更有了念想。“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

但是看着哥哥每次出去巡妨,不再像以前一样让他处理政事,而是让长子德昭代理政务,而让他陪同一起巡妨,这显然是要将德昭培养为接班人的节奏呀,他就急了。

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而迁都则再一次重重的刺激了赵光义的神经,因为赵光义的政治资源人脉都在开封,一旦迁都那么他这么些年的苦心经营全部白费,以后他想继位那么难度成倍增加,威望也很难建立起来.....他必须提前采取行动。

烛影斧声

而巧的是,突然某天,赵匡胤在宫中召见赵光义,两人在内庭边饮酒边谈事,突然第二天人们就听说赵匡胤于夜里驾崩了,并且赵光义还在灵前宣召继承了皇位。按《资质通鉴长编》的记载,在头天外面的宫人透过窗户看到烛影下,晋王时站时坐好像不胜酒力,而太祖用玉斧刺雪,身体还时不时像晋王倾斜过来,嘴里说着“好做,好做”,所以凭着这“烛影斧声”有人推断赵光义用柱斧杀了赵匡胤,然后自己写下了遗诏。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

当然出于严谨史书上也没有明确记载太宗是谋杀,只是记载了事情的经过,具体事情怎么样我们读史的可以自己猜,不过有一点,太祖大概率不是正常死亡,原因有三:

宋太祖死因成谜

太祖当时人正处壮年,没有长期就医记录;

太祖死后不久,其两个儿子德昭被迫自杀,德芳两年后也在睡梦中“暴死”太祖的三弟廷美封王之后被一贬再贬,并背上了谋图篡位的罪名,最后也是暴死;

赵光义继位对于太祖越匡胤的离奇突然死亡并没有做任何的追查;

太祖驾崩的的头天晚上,赵光义的属下陈德玄突然接到他的好朋友马绍的喜报,马绍告诉他:“明日乃晋王大吉之辰,吾特来告之!”,(马绍是懂天文的,也就是算命的,能算出旦夕祸福)陈德玄听完恐亥不已,并当即把马韶藏在自己家里。可见陈德玄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是心知肚明的,他害怕走漏了风声所以有这样的反应。这件事在《宋史.马韶传》里有记载。

如果这段记载属实,那么赵匡胤是被赵光义谋杀就是很大概率 的事情,不过历史的真实性无法考证,这也只能是个千古之谜了。赵光义和赵普这一对做事不问对错君臣为大宋埋下了怎样的隐患

赵光义继位之后,重新将赵普提拔重用起来,因为赵普是当初记下“金匮之盟”的主笔人也是见证人,有了赵普的背书,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就有了根据。

两朝宰相赵普

赵普这人也是完全的没有原则,能力很强,但不问对错,之前他效忠于赵匡胤,帮赵匡胤把国家管理 的很好,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包括杯酒释兵权,还让他防着赵光义,正因此曾经被赵光义排挤罢官,所以按理来说赵光义应该跟他有仇啊;

可是如今赵光义成皇上了,他又死心踏地帮赵光义出主意,他同样建议赵光义除掉自己的弟弟赵庭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非正常死亡很有可能也是他给出的意。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职业经理人心态,能力很强,但根本不考虑这件事对不对,是否违背道德和良心。

赵光义继位后对文臣主要干 了两件大事:

宋太宗赵光义

第一,禁止全国学习天文、相术。大概是马韶的提交预知让他感到了害怕,怕民间有人靠相术算出他并非正常得位,影响他的权威?

第二,科举扩招我们都知道,武将能打仗,但文臣的影响力却是委有深远的,所以赵光义为了让更多的文臣站在自己这边,将科举标准放宽,大规模录取,那时候科举取士就可以做官的,所以造成了宋朝大规模的“冗官”现象。

宋朝后来经济急转直下, 除了军事方面原因,冗官也是很大的因素,因为官都是靠人民养着,官一多实际干活生产的人就少,同时官多了国家行政效率也低下,慢慢的会拖垮经济,所以宋朝的灭亡实际上在太祖和太宗这里就埋下了隐患。

错的事情终究要付出代价,一开始就是错的,到后面又能走多远,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子 呢?

参考文献: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太祖本纪》

《宋史.太宗本纪》

《宋史.马韶传》

《资质通鉴长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