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明清两朝曾长期和西方科学保持接触,关系有时亲密、有时疏远。有人认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很“遗憾”,而实际上,只是必然,没有什么遗憾。地下传教
咱们上一篇文章说到,科学与宗教表面上产生了冲突,但实际上, 冲突的本质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在观念上的针锋相对,而是科学妨碍了其他人挣钱,妨碍了其他人升官,妨碍了国家安全,等等等等。
这个例子要从金尼阁带着西书7000册回到澳门说起。
他当年满怀希望地回来,但是这几年的传教士在中国是毫无地位的,各地都有教堂被拆除,西方的传教士大都被赶到澳门去了。
为了把传书布道的任务完成,从1619年起,主要有8位不怕死的传教士不断地穿梭在中国内陆跟澳门,把西书7000册秘密地运到内地,组织翻译,以地下活动的方式,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的方式暗中普及天主教。
这8个人里,金尼阁我们说过,另外几个人里,像汤若望、邓玉函、罗雅各都在其中。当然这些都是他们的中文名,实际上都是外国人。
这几位仁兄也都是护送西书7000册的时候一起乘船来到的中国,他们在内地活动的这几年还真打动了几位官员的心,比如像徐光启、李之藻、杨延筠。这些官员也师从这几位传教士,深入地学习了数学、几何、拉丁语。利益带来重用
这种地下传教的窘境维持的时间不久,因为下禁教令的万历皇帝在第二年,也就是1620年就死了。
汤若望
更好的一个机会是在1622年的6月份,英国荷兰的联军入侵澳门,汤若望、罗雅各就指挥着重炮手们把侵略军彻底地击退了。
这一下给明朝解了围,他们的学生徐光启就借这个机会上书熹宗皇帝朱由校,理由很站得住脚,因为之前沈榷教案,您爷爷把这些教士都赶出去了,但现在你看,国家遭到了外敌入侵,这几位传教士是利用西方的弹道技术、火炮技术把敌舰给击退的。那现在推荐给您,这几个人绝对靠得住,留在身边准有用。
熹宗后来准奏了,汤若望这几个人就带着丰富的图书和天文观测设备到了北京。于是,明末第一次对西方科学人士的打压就这么过去了。
你看,之所以这次可以平息,原因不是观念上协调统一了,接受了西方的科学观点,甚至接受了天主教,不是这样,而是因为非常直接的利益,因为它可以提升国家安全。
等汤若望到了北京半年多,就准确预测了一个月食,而且还提前很久预测出第二年的月食时间,结果第二年,1624年9月20号,月食又如期而至。不但如此,汤若望还把测算月食的方法印了好几份赠送给了朝廷大员们。
西方科学真正彰显实力是在4年之后,1630年,当时徐光启已经是礼部尚书了。明朝以来一直使用的历法叫大统历,300多年都没有修过,这在中国历朝皇帝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比如像宋朝,修订立法一共有20多次,连短短的元朝都修订过两次,但是明朝一次都没有,一直用这一个。
崇祯历书
所以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那会儿,大统历的误差已经非常大了。这会儿徐光启就力推汤若望入钦天监,协助他完成历法的修订。最终写成了《崇祯历书》。
那要说历书有什么用呢?
通俗来说,就是国家来主导的一本算命的书,人们就根据星象的排列位置,准确地判断哪天会有吉,哪天会有凶,然后根据这些说法来安排生产生活。虽然算命的部分是纯属迷信的,但是要准确地预测星象,这可是实打实的能耐。
所以,这次科学人士得以受重用,依然是跟利益紧密结合的。
后来汤若望还奉旨造了不少大炮,这类工作对他来说不但属于非专业,而且他内心都很抵触,也申诉过,就说:制造武器这种工作跟自己的身份不相符,而且对于怎么制造火炮自己只有那么一点点微末的书本知识,完全就没实践过。
可是皇上不同意,汤若望无可奈何,也只能听命。最后居然就凭着这么一点点纸上谈兵的科学知识,他愣是在两年的时间里造出20门性能优质的铜炮,还写了一本制造武器的书,叫《火攻挈要》,可见当时欧洲在武器技术上的实力已经远远领先中国了。宗教间的矛盾
崇祯再怎么努力也没法挽回大局,明朝不久就灭亡了,李自成的统治也没维持多久,清军入关,清朝是这个政策,就是从前明朝很多官吏,你只要还能干活,只要愿意干活,就维持原来的状态。
尤其是像汤若望这种黄头发蓝眼睛的钦天监,那更是如此,因为这是需要特殊技能的职位,其他人还不一定能干,他就继续担任顺治皇帝手下的钦天监监正。
当时清朝使用的历叫《时宪历》,就是根据汤若望的西洋新书历法制订的。汤若望这一干,又是11年。老头63岁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得摄政王多尔衮跟顺治皇帝的信任了,受封通政使,晋升一品大员,而且还封赠三代。
什么意思?
就是他这一辈,他父母那一辈,他爷爷奶奶那一辈,都要授予二品官员、三品官员的待遇,还要赐一个封号。这一批赐封的诏书跟奖赏在1661年的时候,就从北京直接送到了汤若望在德国的科隆老家。也不知道汤若望的亲戚们当时看到这封来自中国的信,心情是怎么样的。
但汤若望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2年了,就在册封的这一年,顺治皇帝去世了,8岁的康熙登基,但是并不掌权,是由鳌拜一手遮天的。
鳌拜这个人从来就是反对西洋学说,不满外国人参政,尤其敌视传教士,于是就在顺治去世后的第三年,指使杨光先控告汤若望,一共三大罪状,叫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杨光先
杨光先本是在钦天监工作,现在又写了一篇叫《新法十谬》,说的就是汤若望历法中错误百出。理由就是说汤若望的历法把吉凶给颠倒了,导致顺治的四儿子荣亲王在错误的日期下葬,而且产生了连锁反应,最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董鄂妃、顺治帝相继病逝。
杨光先对天主教的传教士这么怀恨在心,也是因为他信奉的是回教,回教中的历法跟汤若望的那一套完全不一样。
于是在鳌拜的授意下,73岁的汤若望跟他的手下,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还有钦天监另外7名中国官员一同蹲了监狱。当年的汤若望已经是中风瘫痪在床,说话都已经模糊了,所有的交流都要南怀仁来帮忙才可以。
尽管如此,所有人,包括汤若望仍然是被判处死刑,而且还是死刑中最极端的凌迟,而且这些人超过1岁的孩子也都统统斩首。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天主教是怎么对待70岁的伽利略吧,从终身监禁改为家中执行,从家中执行减到回家治病。但同样是德高望重的汤若望,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是死刑中最极端的那个。
这种你死我活的冲突体现的正是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科学跟回教的矛盾。
但是,就在要执行凌迟的时候,1665年,北京通州发生了罕见的6.5级大地震,皇宫里是房倒屋塌,倒塌的房屋引起了火灾,烧毁了40多间房子,而且三天之内余震不断。就在这三天里,皇后都不敢进屋,搭棚子在外面睡觉。而且紧接着,天上还出现了大彗星。
你想,当年说荣亲王下葬的时间错误,之后导致顺治帝跟董鄂妃去世,就这样现在听起来荒唐的结论,当时整个宫廷都是深信不疑的。
那现在,天现恶兆,同时又出现了闻所未闻的大地震,所以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是有人干错了事,老天在示警。
这个时候,孝庄太皇太后下旨,释放汤若望。最终逃过一死的也只有汤若望、南怀仁跟另外两个中国人,那两个中国人还被流放了。剩下的五个人是从轻判罚改为斩首,不牵连家人了。
你不要小看这些人,因为他们常年在汤若望的手下,在天文跟数学的知识水平上其实已经是那个时候中国最顶尖的人物了,他们保留了西书7000册对中国最后那么一点影响。
但现在,这些人在权力斗争中消亡殆尽。
汤若望被释放之后也已经奄奄一息,在第二年去世了,47年在中国传教,最后客死在北京。知识间的对抗
这之后,杨光先正式执掌了钦天监,是监正。南怀仁被委派为钦天监的监副,重新修改历法之后,参考的就是杨光先信奉的回教中的历法。
可是科学的正确与否不由政治斗争说了算,杨光先的历法误差极大,所以在他的历书中只能硬往里生加几个春分,多加几个闰月来充数,拆东墙补西墙的事儿最终还是撑不住,观测跟历法总是不能吻合。
南怀仁呢?
抓住了机会,在康熙16岁智擒鳌拜之后,南怀仁操着一口非常不流利的汉语,斗胆上书康熙,挨条地陈述杨光先历法的错误。
当时这两个人是谁也不服谁,于是就约定了时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演示测算太阳方位的技能。结果,手握落后技术的杨光先肯定是完败啊。回回教掌握的天文知识完全没法跟当时欧洲的天文知识相提并论。
年轻聪明的康熙一下就意识到了,在天文知识方面,南怀仁掌握的那一套远超过自己原有的。
南怀仁胜出这一战之后才使出了真正的绝招,继续指控杨光先攀附鳌拜,诬告汤若望跟上一届被凌迟跟斩首的钦天监官员们。
最终,杨光先被判处斩首,但是康熙却刹住了车,以他年老为由赦免了,官职一撸到底。杨光先当年就在回乡的途中去世了。
康熙随即为所有历法冤案中的官员昭雪,归还汤若望“通玄教师”的称号,重修汤若望的坟墓,亲自撰写了祭文。这才最终平息了一场浩大的冤案。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客观地看待科学,应该把它当作是一种文化。
一种有竞争力的新文化融入到社会之后,冲击旧有的利益集团,不论是官职还是金钱,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尽最大的力量反对它。
所以客观地说,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根本就算不上激烈,科学与其他的非欧洲的古代文化之间的矛盾才会达到你死我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