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技法丰富, 后世的许多书法大家诸如杨凝式、颜真卿、米芾等都从中取得了各自所需的技法并加以强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前一期,我们分享了非常理工科思维的“线方向”分析,落实到书法上,线向分析要解决的就是笔势问题。这个角度,对于详细了解王羲之书法有一定裨益。当然,“随手派”不以为然,认为从来都是随手一写就OK,那就不需要阅读了。
#2
线长度
▼
这也是书法造型最基本的形式要素之一。线度实际上决定于用笔的起止点,每一根线条的长短,是由它的起止点来决定的。最外围的这些起止点连接起来的那个造型,就叫做一个字的基本形。临帖写得像不像,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形抓得准不准。
(笔者有一个临摹的小窍门,就是在临摹之后,把帖和临摹的作品倒置过来观察,一根线条一根线条地比较,因为倒过来看,排除了受字的影响,看到的全是线条,就能观察到平时不注意的地方,就会知道临摹得到不到位。)
每个字的基本形是不一样的,即使是一个“之”字,《兰亭序》中的写法也不相同。
(一) 部件搭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其部件在搭配上有多种情况,包括左右均正、左右均斜、左正右斜、左斜右正四大类。
左右均正,字形近楷,如“褉”;
左右均斜,又分斜向内、斜向外、均向左斜和均向右斜四种, 如“视”、“契”上半部、“类”、“诸”;
左正右斜和左斜右正又有斜的部分向内和向外的不同,如“引”、“觞”、“俯”、“故”。
(二) 重心线
重心线反映的是一个字的重心或者说是字势走向的线,有垂直线、斜直线、错位线三种。
垂直线的字,形态端庄,如“事”;
斜直线的字,形态倾侧,如“至”;
错位线的字,形态跌宕,如“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