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除了山海关-锦州外,原来还有大宁都司,也是长城防线。
1390年,建文元年7月初四,朱棣起兵反叛。同年十月,燕王兵屡败于官军,于是北上大宁都司找十七弟-宁王朱权,声称要避难,此时正好宁王手下的三个都督皆领兵在外与蒙元作战。于是朱权同情朱棣,接待并劝他以国家为重应去南京自首,朱棣假装同意,临别时宁王送出城外饯行,不料朱权被骗出城后,朱棣马上把他绑架到燕京,强迫其“借兵靖难”,朱棣担心三都督回军之后会重新设防,那么大宁明兵就会归复,于是放火烧掉大宁城,裹胁各卫南迁,辽河上游防卫为之一空。
朱棣的骑兵部队,战斗力不如大宁,尤其宁王手下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最为精锐。
(洪武二十一年(1389)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汗被鞑靼所弑,忠于元朝的蒙古兀良哈部的辽王--阿扎失里率部降明,明封辽王阿扎失里为泰宁卫指挥,封朵颜元帅府(此时已由千户所升为元帅府)首领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封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为了向他们借到3000骑兵,于是朱棣答应事成之后将大宁地盘作为报酬,这就是嘉靖末年郑晓的《皇明四夷考》、万历初年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万历中期王世贞的《弇州史料前集》、清初谈迁《国榷》记录的所谓“酬劳三卫”。
由于大宁都指挥使司位于辽蒙冀三省交界处,辽东-蓟州-宣府弓形的中心,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立的,左、右、中、前、后五卫,至此全部被废 。大宁可以作为辽东、蓟州、宣府等地的防卫前哨,并影响其防卫效果;失去大宁,从关内到辽东就只能走山海关过锦州。此后(尤其是土木之变后),蓟辽的战事不断,割大宁之事,多为后人诟病 。
明未,清军己与蒙古结盟,辽东入关己可从大宁走,之前皇太极便是绕过袁崇桢的山海关,围攻过北京。因此吴三桂即使投李自成,清军也能进入中原,但他们会担心明后路被抄,所以关宁存在强大军队,对满清而言是极大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