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清朝入关后实行一种剥削政策,直到乾隆年间才被废除,持续近百年

清朝入关后,在击败了李自成和南明政权之后,便着手巩固在关内的政权,而为了巩固政权首先得稳定满洲上层贵族的需求,只有取得了

清朝入关后,在击败了李自成和南明政权之后,便着手巩固在关内的政权,而为了巩固政权首先得稳定满洲上层贵族的需求,只有取得了他们的支持,清朝在关内外的统治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那么,满洲贵族的需求是什么呢?在封建时代,贵族的需求无非就是能够满足自己骄奢生活的财富,而财富无非意味着两样——土地和人口。

在关外时,八旗已经分配好了势力范围,没有大的变革是不可能进行土地和人口重新分配的,但是1644年清军入关,清廷迁都北京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内原本属于明朝的土地都成了清军的领土,而原本明朝的农民也都成了清朝统治下的人口。为了拉拢上层贵族,清廷统治者对土地和人口进行重新分配,执行了两项政策,其中一项甚至执行到了九十多年后的乾隆年间。

清军入关

第一项政策便是“圈地”,1644年十二月,多尔衮发布了圈地令,要将北京附近各州县的“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等人”,这项政策表面上冠冕堂皇,只是将“无主”的荒地圈下来,分给了满洲贵族,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根本不管是否“无主”,很多有主的田地也被大量侵占。“国初,鼎革之初,圈占民间地土以畀从龙之众,诚为敦本固圉之至计也。”而圈地的八旗贵族和官兵们仍然借口土地贫瘠,不断要求新圈土地或者更换土地,造成更多的人口流离失所。

多尔衮

因为圈地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所以汉族官员以“上亏国课、下病民生”为由上疏力争,清朝的统治者们也看到了无限圈地带来的恶果,于是康熙二十四年发布了“嗣后永不许圈”的谕旨,从此之后“圈地”这项政策才被废除。

但是,另外一项政策却执行得非常之久,对清朝初期的民生影响更大,受牵连的百姓更加广,这就是所谓的“投充”。投充是指汉民投入旗下以奴仆的身份耕田纳租。原本在明朝,租佃制度下的佃农和地主并没有人身依附的关系,而清朝所谓的“投充”则不然,租种土地的佃农成了依附于地主的奴仆,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倒退。

而投充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刚开始有不少土地所有制为了逃避赋税,带着土地和人口投充到贵族名下,因为贵族可以免去赋税,但是最终却被贵族趁机将土地掠走,《怀柔县志》就记载了这一类的情况——“按怀邑地亩自旗圈之后,所余民地无几。奸黠者又将民地投入旗下,名曰带地投充。其始不过借旗名色希免征傜,其他仍系本人为业。厥后所投之主竟为己业,或将其地另卖,或收其家口另派庄头。向之田连阡陌者,今无立锥,虽悔憾而无及矣”。

而之后情况则更进一步恶化,及时普通有田者不去“招惹”满洲贵族和旗人,也会被旗人和贵族凭空捏造投充之事,然后将其人口、土地一起投充到旗下,也就是打着“投充”的旗号行豪夺之事,以致很多汉民有产者因此破产,从而沦为旗人的奴隶,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乾隆皇帝

随着情况的恶化,清朝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顺治年间开始,很多官员便屡次上疏建言此事,而顺治、康熙等历代皇帝也三令五申禁止此事,但是在民间依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投充”事件。甚至到了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还特地下旨“禁止汉人带地投充旗下为奴,违者治罪”。由此可见,“投充”持续时间之久,而这一特殊现象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南明史》、《清世祖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4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